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科普|有限元的前世今生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持续推进,有限元技术在制造业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它对于实现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来扒一扒有限元技术的前世今生。


在工程分析和科学研究中,常常会遇到大量的由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及相应的边界条件描述的场问题,如位移场、应力场和温度场等问题。目前求解这类场问题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用解析法求得精确解;

  用数值解法求其近似解。

  其中,能用解析法求出精确解的只能是方程性质比较简单且几何边界相当规则的少数问题。而对于绝大多数问题,则很少能得出解析解。这就需要研究它的数值解法,以求出近似解。目前,工程中实用的数值解法主要有三种:

  · 有限差分法;

  · 有限元法;

  · 边界元法;

  其中,以有限元法通用性最好,解题效率高,工程应用最广。目前它已成为机械产品动、静、热特性分析的重要手段,它的程序包是机械产品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库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大约在300年前,牛顿和莱布尼茨发明了积分法,证明了该运算具有整体对局部的可加性。虽然,积分运算与有限元技术对定义域的划分是不同的,前者进行无限划分而后者进行有限划分,但积分运算为实现有限元技术准备好了一个理论基础。


在牛顿之后约一百年,著名数学家高斯提出了加权余值法及线性代数方程组的解法。这两项成果的前者被用来将微分方程改写为积分表达式,后者被用来求解有限元法所得出的代数方程组。在18世纪,另一位数学家拉格朗日提出泛函分析。泛函分析是将偏微分方程改写为积分表达式的另一途经。


在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数学家瑞雷和里兹首先提出可对全定义域运用展开函数来表达其上的未知函数。1915年,数学家伽辽金提出了选择展开函数中形函数的伽辽金法,该方法被广泛地用于有限元。1943年,数学家库朗德第一次提出了可在定义域内分片地使用展开函数来表达其上的未知函数。这实际上就是有限元的做法。


所以,到这时为止,实现有限元技术的第二个理论基础也已确立。

20世纪50年代,飞机设计师们发现无法用传统的力学方法分析飞机的应力、应变等问题。波音公司的一个技术小组,首先将连续体的机翼离散为三角形板块的集合来进行应力分析,经过一番波折后获得前述的两个离散的成功。


20世纪50年代,大型电子计算机投入了解算大型代数方程组的工作,这为实现有限元技术准备好了物质条件。1960年前后,美国的R.W.Clough教授及我国的冯康教授分别独立地在论文中提出了“有限单元”,这样的名词。此后,这样的叫法被大家接受,有限元技术从此正式诞生。

1990年10月美国波音公司开始在计算机上对新型客机B-777进行“无纸设计”,仅用了三年半时间,于1994年4月第一架B-777就试飞成功,这是制造技术史上划时代的成就,其中在结构设计和评判中就大量采用有限元分析这一手段。


在有限元分析的发展初期,由于其基本思想和原理的“简单”和“朴素”,以至于许多学术权威都对其学术价值有所鄙视,国际著名刊物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 许多年来都拒绝刊登有关于有限元分析的文章。


然而现在,有限元分析已经成为数值计算的主流,不但国际上存在如ANSYS等数种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而且涉及有限元分析的杂志也有几十种之多。
  

欲了解更多有限元方法的历史,请关注《旋转机械动力学及其发展》一书,该书由全球著名的旋转机械领域专家,ASME成员、印度国家工程院院士J.S.Rao教授编写,对从事有限元分析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科普|有限元的前世今生_定义域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