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SQL注入即是指web应用程序对用户输入数据的合法性没有判断或过滤不严,攻击者可以在web应用程序中事先定义好的查询语句的结尾上添加额外的SQL语句,在管理员不知情的情况下实现非法操作,以此来实现欺骗数据库服务器执行非授权的任意查询,从而进一步得到相应的数据信息。
大白话就是,黑客攻击数据库,非法获取数据。
SQL 是操作数据库数据的结构化查询语言,网页的应用数据和后台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交互时会采用 SQL。而 SQL 注入是将 Web 页面的原 URL、表单域或数据包输入的参数,修改拼接成 SQL 语句,传递给 Web 服务器,进而传给数据库服务器以执行数据库命令。如 Web 应用程序的开发人员对用户所输入的数据或 cookie 等内容不进行过滤或验证(即存在注入点)就直接传输给数据库,就可能导致拼接的 SQL 被执行,获取对数据库的信息以及提权,发生 SQL 注入攻击。
特点:
1、广泛性
任何一个基于 SQL 语言的数据库都可能被攻击,很多开发人员在编写 Web 应用程序时未对从输入参数、Web 表单、cookie 等接受到的值进行规范性验证和检测,通常会出现 SQL 注入漏洞。
2、隐蔽性
SQL 注入语句一般都嵌入在普通的 HTTP 请求中,很难与正常语句区分开,所以当前许多防火墙都无法识别予以警告,而且 SQL 注入变种极多,攻击者可以调整攻击的参数,所以使用传统的方法防御 SQL 注入效果非常不理想。
3、危害大
攻击者通过 SQL 注入获取到服务器的库名、表名、字段名,从而获取到整个服务器中的数据,对网站用户的数据安全有极大的威胁。攻击者也可以通过获取到的数据,得到后台管理员的密码,然后对网页页面进行恶意篡改。这样不仅对数据库信息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对整个数据库系统安全也影响重大。
4、操作方便
互联网上有很多 SQL 注入工具,简单易学,攻击过程简单,不需要专业知识也能自如运用。
如何防御SQL注入
注意:但凡有SQL注入漏洞的程序,都是因为程序要接受来自客户端用户输入的变量或URL传递的参数,并且这个变量或参数是组成SQL语句的一部分,对于用户输入的内容或传递的参数,我们应该要时刻保持警惕,这是安全领域里的「外部数据不可信任」的原则,纵观Web安全领域的各种攻击方式,大多数都是因为开发者违反了这个原则而导致的,所以自然能想到的,就是从变量的检测、过滤、验证下手,确保变量是开发者所预想的。
1、检查变量数据类型和格式
如果你的SQL语句是类似where id={$id}这种形式,数据库里所有的id都是数字,那么就应该在SQL被执行前,检查确保变量id是int类型;如果是接受邮箱,那就应该检查并严格确保变量一定是邮箱的格式,其他的类型比如日期、时间等也是一个道理。总结起来:只要是有固定格式的变量,在SQL语句执行前,应该严格按照固定格式去检查,确保变量是我们预想的格式,这样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SQL注入攻击。
比如,我们前面接受username参数例子中,我们的产品设计应该是在用户注册的一开始,就有一个用户名的规则,比如5-20个字符,只能由大小写字母、数字以及一些安全的符号组成,不包含特殊字符。此时我们应该有一个check_username的函数来进行统一的检查。不过,仍然有很多例外情况并不能应用到这一准则,比如文章发布系统,评论系统等必须要允许用户提交任意字符串的场景,这就需要采用过滤等其他方案了。
2、过滤特殊符号
对于无法确定固定格式的变量,一定要进行特殊符号过滤或转义处理。
3、绑定变量,使用预编译语句
MySQL的mysqli驱动提供了预编译语句的支持,不同的程序语言,都分别有使用预编译语句的方法。实际上,绑定变量使用预编译语句是预防SQL注入的最佳方式,使用预编译的SQL语句语义不会发生改变,在SQL语句中,变量用问号?表示,黑客即使本事再大,也无法改变SQL语句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