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我愿称“数学建模”为“小考研”

成义随笔 2022-05-04 阅读 57

2022年5月1日上午9点,第19届五一数学建模赛题公布。

同上午10点,我们团队确定选题为:A题血管机器人的订购与生物学习。乍一看是不是感觉还不错?有兴趣可以上网查找一下,这里不多赘述,我只说一句:“愿天堂没有机器人,会让我回忆起地狱。”。

那为什么我称此为“小考研”呢?

人人都抱怨考研苦,谁又懂竞赛的痛?考研存在的问题,竞赛里一个也不少。不论是知识储备、应变能力、学习能力的全面比拼,更是运气、心态等软实力的考验。具体是怎样的呢,拿我这几天经历举个例子,我主要负责数学模型构建和查漏补缺。数学模型你得搞懂吧,常见的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多目标规划、预测类模型等,你得懂吧;你懂了看到题目得会用并且能做出东西吧;你发现题目不完全适合现有的一些模型,你得在此基础上深入学习吧。这不是知识储备、应变能力、学习能力吗?考研他会跳出这些基本能力?

不断地查找模型,不断地构建思路,不断地分析数据,不断地陷入自我怀疑,不断地呐喊自我鼓励。这就是我作为初学竞赛者的4天回顾。从比赛前10点准时睡觉,到第二天12点爬回床上,再到最后一天熬到凌晨4点半(虽然没看见日出)最终敲定论文,由队长转成pdf格式发过去,这项任务算是圆满完成。

我们在这段旅程中出现了两次非常严重的队伍分歧,主要因素我认为是我过分敏感了,队长觉得网上的思路有参考价值,发到群里让我们也学习一下,但是这居然和我辛苦学习总结的思路大差不差,这点让我感觉我的存在可有可无,但我当时还是没有沟通忍了下来,因为这确实也肯定了我的大体方向是没错的。但是内心还是有一点过不去,因为这毕竟是我自己想的思路,网上就有现成的,那我为什么要费这么大精力去想思路呢。

在这之后是更大的分歧,最后一天的下午,我们对于程序给出数据的准确度提出了质疑,我考虑了一下,要么我们重新修改山一样的代码,还不能保证今晚能不能修改完;要么是我们3个人死算105周庞大的数据海,考虑到精力有限,这更是无法1天内实现的。这时另外2人提出想购买网上给的准确数据,直接加到我们的论文里。我非常反对这个做法,不仅是怕被骗,还怕作弊给整个团队留下遗憾。最终不得不选择没有尽头的死算。

 

我想放弃这几天的努力,反正学到的东西已经够我整理的了。而且为了挑战竞赛,我还放弃了连同高数、java、离散等学科的课程。整整四天没有好好上过一节课。面对看不到正反馈的无效运算,已经落后很多的课程进度,我心态遭不住了,趴在那里摸着几天没剃过的胡子想着我错在哪里。我不该选择竞赛?我不该在准备不充足的情况下挑战未知的领域?我这时候就走了极端,选择放弃和队友的沟通,一个人在座位上自闭。

我想过离开,但是我不能离开,我们所在的地方供电紧张,离开的话我选择带走我的插排,他们的工作会不了了之。我想过退出队伍,但是又已经投入太多,半途而废不是我的性格。我曾经信誓旦旦对着老师说:“假如要面对未来必然失败的命运,我也要加倍努力让自己觉得,问题不出在我身上。”漂亮话说的很轻快,可是实际做起来呢,这么轻易的放弃,确实连我都瞧不起自己。

为了团队,我决定接受我们能力不足的事实,用网上准确的数据弥补程序天大的漏洞,我第一件事就是选择和队伍成员沟通,因为我知道进度由于我的错误已经落下太多,所以我先选择了道歉,承认自己心态方面存在问题,并且乐意去完成队里没完成的事。自此,团队破镜重圆,场所熄灯了,我们就回宿舍连麦交流(虽然有些对不起舍友,但也在第二天给舍友买了一堆东西作为补偿)一直整理问题,整理到凌晨4点半,我说话的声音在那时已经非常微弱了,在补充完表格的漏洞后,总算完成了论文。

考研比拼的好歹是以个人为单位,竞赛的难度和深度让三人团队的组合变得常见,沟通在团队里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我也收获了最大的财富:学会沟通解决问题,一味地自我麻痹只会坐以待毙。至少整个大一我都不会再去碰竞赛了,因为真的很累人,很辛苦,很折磨。

但你要问我参加值不值?那必然是值得的,用几乎可以忽略的费用学到受用一生的财富,这点在我看来怎么都不会亏的。假如你不是抱着这种心态,那可能要多考虑考虑了,毕竟成本是4天不眠不休的生死时速和接下来几天的精力恢复。最后送大家一张图,感谢new bee小组成员的陪伴!谢谢好兄弟的不离不弃!

愿大家都如同向日葵的花语一样,怀揣着坚定的信念,要勇敢的去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 。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