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想之旅:本人原创博客完全手敲,绝对非搬运,全网不可能有重复;本人无团队,仅为技术爱好者进行分享,所有内容不牵扯广告。本人所有文章仅在CSDN和个人博客(一定是异想之旅域名)发布,除此之外全部是盗文!
洛谷 P2651 添加括号III
题目描述
现在给出一个表达式,形如 a 1 / a 2 / a 3 / . . . / a n a_{1}/a_{2}/a_{3}/.../a_{n} a1/a2/a3/.../an。
如果直接计算,就是一个个除过去,比如 1 / 2 / 1 / 4 = 1 / 8 1/2/1/4 = 1/8 1/2/1/4=1/8。
然而小 A \text{A} A看到一个分数感觉很不舒服,希望通过添加一些括号使其变成一个整数。一种可行的办法是 ( 1 / 2 ) / ( 1 / 4 ) = 2 (1/2)/(1/4)=2 (1/2)/(1/4)=2 。
现在给出这个表达式,求问是否可以通过添加一些括号改变运算顺序使其成为一个整数。
输入格式
一个测试点中会有多个表达式。
第一行 t t t ,表示表达式数量。
对于每个表达式,第一行是 n n n,第二行 n n n 个数,第 i i i 个数表示 a i a_{i} ai。
输出格式
输出 t t t 行。
对于每个表达式,如果可以通过添加括号改变顺序使其变成整数,那么输出 Yes
,否则输出 No
。
输入输出样例
In 1:
2
4
1 2 1 4
5
6 5 7 9 12
Out 1:
Yes
No
数据范围
- 对于 40 % 40\% 40% 的数据, n ≤ 16 n \le 16 n≤16。
- 对于 70 % 70\% 70% 的数据, n ≤ 100 n \le 100 n≤100。
- 对于 100 % 100\% 100% 的数据, 2 ≤ n ≤ 10000 2 \le n \le 10000 2≤n≤10000, 1 ≤ t ≤ 100 1 \le t \le 100 1≤t≤100, 1 ≤ a i ≤ 2 31 − 1 1 \le a_{i}\le 2^{31}-1 1≤ai≤231−1。
题解
看到这道题我最开始想到的是枚举,但是看看数据范围哪怕只有一组数据也是严重超时的。
所以我们要找特殊情况:希望一个分数是整数,则肯定要让出现在分子上的数字尽可能得多。而在本题中, a 2 a_2 a2 是一定出现在分母上的,所以我们让其它数字全部出现在分子上
即本题存在一个“最整情况”,当式子为 a 1 / ( a 2 / a 3 / . . . / a n ) a_{1}/(a_{2}/a_{3}/.../a_{n}) a1/(a2/a3/.../an) ,即化简后为 ( a 1 × a 3 × . . . × a n ) / a 2 (a_{1} \times a_{3} \times ... \times a_{n}) / a_{2} (a1×a3×...×an)/a2 时分母最小,分子最大,式子最可能是整数。
换句话说,如果存在其它情况使得式子是整数,则在当前情况下也一定是整数(证明:当前式子可由任意一个式子乘 ( a i 2 × a j 2 × . . . ) (a_{i}^2 \times a_{j}^2 \times ...) (ai2×aj2×...) 得到,其中 a i , a j , . . . a_i, a_j, ... ai,aj,... 为分母上除了 a 2 a_2 a2 外的数)。
接下来就要判断在“最整情况”下式子是否为整数。我们自然可以把 ( a 1 × a 3 × . . . × a n ) / a 2 (a_{1} \times a_{3} \times ... \times a_{n}) / a_{2} (a1×a3×...×an)/a2 的结果算出来,但这需要高精,而且事实上也没有必要,因此我们优化:
求分母与分子的最大公因数,判断约分后分母是否为 1 1 1 。进而地,我们求分母与分子上每一个因数 a 1 , a 3 , . . . , a n a_{1}, a_{3}, ... , a_{n} a1,a3,...,an 的最大公因数并依次用得到的数去除(除不是除以)分母的 a 2 a_2 a2 ,看分母是否能变为 1 1 1 即可。
#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n, a[10001];
inline void read(int &x) { // 快读,来自我之前的博客
x = 0;
short flag = 1;
char c = getchar();
while (c < '0' || c > '9') {
if (c == '-') flag = -1;
c = getchar();
}
while (c >= '0' && c <= '9') {
x = (x << 3) + (x << 1) + (c ^ 48);
c = getchar();
}
x *= flag;
}
int main() {
int t;
read(t);
while (t--) { // t组数据
read(n);
for (int i = 1; i <= n; i++) read(a[i]); // 读入每一个数字
a[2] /= __gcd(a[1], a[2]);
for (int i = 3; i <= n; i++) {
a[2] /= __gcd(a[i], a[2]); // 不停除以两数的最大公约数
if (a[2] == 1) break; // 如果已经为整数则跳出
}
// 判断最后分子是否化为1
if (a[2] == 1)
cout << "Yes\n";
else
cout << "No\n";
}
return 0;
}
__gcd()
是求两个数字最大公因数的内置函数,存在于头文件 algorithm
中,已经允许在CCF系列竞赛中使用。
下面是一个我思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没能描述清楚,不理解的跳过吧:
有人会问,分子不去操作,这样子只有分母在减小不会有分子上的数字被重复使用吗?答:不会的,因为我们自始至终没有使用整个分子,而是在使用分子的每一个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