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Python】关于python中的多重继承问题及mro解析顺序

前言

在Python中,如果只是单继承,调用父类方法,使用super()函数即可,但是,如果是多重继承,这个时候调用super方法,可能会出现自己预期外的结果, 这里面涉及到的,就是MRO(Method Resolution Order) 方法解析顺序的问题了。

正文

单继承的问题很简单,如下


class B:
    def __init__(self):
        print('b')
class D(B):
    def __init__(self):
        super().__init__()
        print('s')
# print(C.mro())
D()


>>> b
    s

可如果是多继承,首先看代码AA

class A:
    def __init__(self):
        print('a')
class B(A):
    def __init__(self):
        super(B, self).__init__()
        print('b')
class C(A):
    def __init__(self):
        super(C,self).__init__()
        print('c')
class D(B,C):
    def __init__(self):
        super(D,self).__init__()
        print('d')
print(D.mro())
D()



>>> [<class '__main__.D'>, <class '__main__.B'>, <class '__main__.C'>, <class '__main__.A'>, <class 'object'>]
    a
    c
    b
    d

 按正常的理解,程序调用顺序应该是:实例化D以后,通过super调用类B的__init__,然后B再通过super调用类A的__init__,因此程序输出结果应该是a b d,可实际上程序输出结果却是a c b d,这究其原因,就是因为Python中的MRO的问题了。

通过mro()函数,我们可以查看类D的继承顺序,可以看到类B的继承顺序是D B C A object。因此,我们再重新来看看对D实例化时程序到底做了什么。

 那么,我们在实际编程中,对于多重继承问题,应该如何预先判断某一个类的mro值呢?你当然可以使用mro()来查看mro列表内容,从而做出一定改变,可这样并不能从根本上理解mro是如何生成的,mro生成规则如下:

 我们再看上述代码,我们是对D实例化,D继承了B、C,根据上述三条规则,D的父类就是B,B的父类在代码中看是A,但是因为规则中的第一条,子类永远在父类前面,因为C的父类也是A,如果最后结果是D B A C的话,就不符合第一条规则,子类永远在父类前面,因此,正确的mro顺序是D B C A object(object是所有类的父类),至此,mro的顺序我们就搞懂了。

结语

        理解起来可能有点绕?可能我表述有一定的问题吧,可以再看看其他人关于多重继承的问题,搞懂了mro,多重继承也就没有什么问题了,Fighting!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