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20 计算字符串的编辑距离
知识点字符串动态规划
校招时部分企业笔试将禁止编程题跳出页面,为提前适应,练习时请使用在线自测,而非本地IDE。
描述
Levenshtein 距离,又称编辑距离,指的是两个字符串之间,由一个转换成另一个所需的最少编辑操作次数。许可的编辑操作包括将一个字符替换成另一个字符,插入一个字符,删除一个字符。编辑距离的算法是首先由俄国科学家 Levenshtein 提出的,故又叫 Levenshtein Distance 。
例如:
字符串A: abcdefg
字符串B: abcdef
通过增加或是删掉字符 ”g” 的方式达到目的。这两种方案都需要一次操作。把这个操作所需要的次数定义为两个字符串的距离。
要求:
给定任意两个字符串,写出一个算法计算它们的编辑距离。
数据范围:给定的字符串长度满足
输入描述:
每组用例一共2行,为输入的两个字符串
输出描述:
每组用例输出一行,代表字符串的距离
示例1
输入:
abcdefg
abcdef
输出:
1
题解
动态规划解法
假设输入的2个字符串分别为a和b
步骤:
- 设dp[i][k]表示从长度为i的字符串a转换到长度为k的字符串b需要的编辑距离
- 初始条件:dp[i][0] = i,dp[0][k] = k,表示长度为0的字符串转换为长度为i、k的字符串所需要的步骤
- 递推关系:
- 如果a[i-1] 等于 b[k-1],则dp[i][k]=dp[i-1][k-1]
- 否则,dp[i][k]可以从a[i-1]中插入一个字符编程b[k],也可以从a[i]中删除一个字符编程b[k-1],也可以从a[i]中替换一个字符变成b[k]
代码如下: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algorithm>
#include <string>
#include <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solve(const std::string &a, const std::string &b)
{
if (a.size() == 0)
{
return b.size();
}
if (b.size() == 0)
{
return a.size();
}
std::vector<std::vector<int>> dp(a.size() + 1, std::vector<int>(b.size() + 1, 0));
for (int i = 0; i <= a.size(); ++i)
{
dp[i][0] = i;
}
for (int i = 0; i <= b.size(); ++i)
{
dp[0][i] = i;
}
for (int i = 1; i <= a.size(); ++i)
{
for (int k = 1; k <= b.size(); ++k)
{
if (a[i - 1] == b[k - 1])
{
dp[i][k] = dp[i - 1][k - 1];
}
else
{
// dp[i - 1][k]表示在b中插入一个字符,也就是原来a[0,i-1]字符串变成b[0,k]有dp[i-1][k]的距离,现在在次基础上再在b中插入一个字符
// dp[i][k - 1]表示在a中删除一个字符,也就是原来a[0,i]字符串变成b[0,k-1]有dp[i][k-1]的距离,现在在次基础上再在a中删除一个字符
// dp[i-1][k - 1]表示在a中替换一个字符,也就是原来a[0,i-1]字符串变成b[0,k-1]有dp[i-1][k-1]的距离,现在将a[i]替换成b[k]
dp[i][k] = std::min(std::min(dp[i - 1][k], dp[i][k - 1]), dp[i - 1][k - 1]) + 1;
}
}
}
return dp[a.size()][b.size()];
}
int main()
{
std::string a, b;
std::cin >> a >> b;
std::cout << solve(a, b) << std::endl;
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