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有得聊
“IT有得聊”是机械工业出版社旗下IT专业资讯和服务平台,致力于帮助读者在广义的IT领域里,掌握更专业、实用的知识与技能,快速提升职场竞争力。
简直不能更酷炫!
美国《时代周刊》还把它评为“科学技术领域最重大突破的发明之一”。
巴铁真的上路了!
巴铁1号试验车在进行路面测试。
8月2日,我国自行设计研制、全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空中巴士”——巴铁1号试验车,在河北秦皇岛北戴河区开始启动综合试验,包括刹车距离、摩擦系数、耗电等,检验车和路、人和车的关系。
上路后的回头率自然是极高的
据巴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介绍,巴铁1号试验车为一节车厢,车长22米,宽7.8米,高4.8米,额定载客数为300人。车厢内有55个座位,乘客区设有20根竖立扶手,满足高峰时段不同身高站立乘客的需求。
同时,车体配备多个液晶电视屏幕,方便各个角度的乘客观看。此外,还安装了4个动态地图,便于乘客查看整个城市的交通状况。
“巴铁”适用于城市主干道路面的上空,依靠电力驱动,采用大运量宽体高架电车设计,隆起的架构设计上层载客,下层镂空部分可以正常行驶高度2米以下的车辆。
内部是这样的
车站是这样的
不得不再赞一次回头率
“空中巴士”概念在中国第一次提出是在2010年,此后6年间,这种新型交通工具偶尔在媒体露一次面,并未形成轰动效应。在今年5月的北京科技产业博览会上,“空中奔跑的巴士”才惊艳世界。
设计者表示,巴铁的优势之一是减少拥堵。利用空中资源,可以避免现有传统公交车与小汽车争路的现状,如同一辆在公路上奔跑的宽体短型列车,最高时速可达每小时60公里,平均时速为每小时40公里。
优势之二是载客量大。按照每辆巴铁每小时平均载客800人次,运行17小时(5:30—22:30)计算,每辆巴铁载客人数约13600人次,载人数量是普通公交大巴的几十倍。
除此之外,根据公开的资料可知,“空中巴士”的造价宣称只有地铁的16%,费用低廉;采用电力驱动,通过太阳能或者从市政电网供电,仅此一项,每年就可以节省燃油860吨,还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640吨,既节能,又属于环境友好型的交通工具。
网友纷纷点赞
城市轨道交通专家表示,高架车辆这个设想很多年前就有,但是真的让这个设想从人们的幻想中走出来,走到现实中来,巴铁项目尝试者们确实非常有魄力。但专家同时表示,这个项目在未来几年里不会轻易实现。另外,也有一些问题确实存在:
是原创技术吗?
很多媒体在宣传通稿中对“空中巴士”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其中使用最多的词语就是“原创技术”和“震惊世界”。不过冷静下来一查资料,这才发现,所谓“原创技术”这一说法,实在经不起推敲。因为早在1969年,美国两位建筑师克雷格·霍德盖茨和莱司特·沃克,就提出了类似“空中巴士”的设想,拟在波士顿与华盛顿两大城市之间开行超级大巴,他们称之为“波士顿至华盛顿陆上交通”(Bos-Wash Landliner)。
47年前两位建筑师设想的这种超级巴士与如今的“空中巴士”几乎没差别。然而,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对技术创新非常重视的美国政府,也没有将其付诸实施。这说明“空中巴士”这类设想,在实用性方面绝非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立交桥障碍难以跨越
首先,“空中巴士”利用既有城市道路设施的想法很可能是一厢情愿,可实施性很差。原因在于,像北京、上海、天津这类超级大都市,城市交通设施是非常复杂的,纵横交错的立交桥随处可见,几乎遍布每一条客流高峰线路。我们基本找不到一条没有立交桥的城市主干道。
立交桥之间相互跨越时,预留的净空一般为4.5米,这主要是为了保证消防车通过的高度而采用的数据。而根据“空中巴士”相关资料可知,超级巴士的高度为4.5-4.7米,要想通过立交桥,基本没有可能。当然,“空中巴士”的研究人员提出,如果净空不够,可以下挖地面,以满足要求。这种措施可实施性也很差,因为下挖城市道路,会涉及到大量的城市供水、供暖、供电、供气等管线的迁改,干过工程的都知道,这是一笔巨额的投资。由于超级大巴无法开上立交桥,这就极大限制了“空中巴士”的可通达性,造成需要疏散人流的地方,巴士开不过去,而巴士畅通无阻的地方,人流又很少,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城市道路无法承受“巨无霸”
其次,“空中巴士”载客1200人,加上自重,几乎和整列地铁与轻轨重量相当,这么重的巴士,要想保证乘客安全,需要特殊的桥梁和路基来支撑,要想开到城市立交桥上,也绝无可能,因为城市立交桥是按照普通汽车荷载设计的,不适用超重的“空中巴士”,一旦开上去,就会造成桥梁垮塌和巴士倾覆。即使“空中巴士”开行在一般城市道路上,也需要特殊的地基处理,否则用不了多久,城市道路必定被碾压得千疮百孔。而地基强化处理花的钱,也不是小数。这就是必须给轻轨和地铁修建专用线路的原因。
大型车辆要被迫改线?
第三,一座城市花费巨额资金修建道路,绝非仅仅是给“空中巴士”和净高不足2米的小汽车使用的,那些净高超过2米的大型车辆,或者不能上道,或者只能跟在“空中巴士”的后面亦步亦趋,会严重影响行车效率。那么,这些受限制的车辆造成的时间和金钱损失,利用“空中巴士”的优势能弥补回来吗?如果这些大型车辆被迫改行其他线路,势必增加相关城市道路的负担。更何况,一旦城市某地失火,消防车如果必须通过“空中巴士”的专用道路才能开过去,这时又该怎么办?
保养维护场地巨大
第四,任何交通工具都需要保养维护,“空中巴士”也不例外。这种庞然大物根本开不进普通公交站,必须单独选址修建专用的维修停车场地,配置必要的检修设备和人员。而这些长60多米,宽8米,高4.5米的巨无霸还不可能是一辆,需要多大的场地才能满足停放和检修要求?
如何供电也是难题
第五,由于“空中巴士”采用太阳能源或者市政电网来供电,这就需要测算一下太阳蓄电池有没有那么大的功率能够驱动像地铁一样的庞然大物。实际上,如今太阳能的应用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顺利,这种技术发展了几十年,依旧不能全面普及,这说明该技术存在很多技术瓶颈尚未解决。
若采用市政电网供电,就需要修建成套的牵引供电和变电设备,有两种供电方案可供选择:一是采用第三轨供电,在开放的城市空间,这样做很危险,地面行人被1500V高压电击的概率很大,严重的时候会闹出人命;二是采用架空线路供电,就需要将已经淘汰的有轨电车的供电网重新架设在城市里,添乱不说,还严重影响城市景观。
庞然大物如何拐弯?
第六,俗语说“船小好调头”,汽车也一样,越小的汽车,行动越灵活,不管直行还是拐急弯,都不存在问题,但是这对于“空中巴士”而言就是大问题。视频里“空中巴士”穿行无阻的潇洒,那只是想象,实施起来非常困难。普通汽车速度低,汽车底盘能够满足小半径拐弯的要求,对于地铁和轻轨而言,车辆下面都有转向架,可以让车辆灵活转向,而轻轨和地铁车辆的宽度也不过2米。那么,宽8米的“空中巴士”如何在车底设置转向架?如果没有转向架,它是如何顺利拐弯的呢?别忘了,城市道路的弯道可是很小的呢。
最为重要的就是安全问题。
巴铁上面人员密集、距离地面2米多高,一旦出了事情,比如火灾、交通事故,乘客逃生就非常困难。如果把整个车厢放下,下方有其他车辆,后果不堪设想。
问题固然存在,但我们要相信我们的国家。专家同时表示,这个项目在未来几年里不会轻易实现。交通专家表示,因为涉及到公共安全问题,所以国家车辆管理比较严格,对生产企业实行准入制度,在工信部、发改委那里要取得资质,产品要经过工信部审查,要符合国家标准,审完以后才可以生产,并纳入工信部的目录,纳入正常渠道之后,再完善其安全问题。
炒糊了的P2P,下一个e租宝
就当所有人都被“巴铁”的噱头所忽悠之时,又爆出这家“巴铁”背后是问题不断的P2P理财公司“华赢凯来”。
经调查显示这家理财公司,网站上显示的完成项目只有两个,两个项目工程总投资不过2亿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