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基本组成元素:状态栏、导航栏、标签栏、工具栏
状态栏用来呈现运营商、网络信号、时间、电量等信息。
导航栏通常显示当前界面的名称,通常包含常用的功能或者页面的跳转按钮等。
在iOS系统中,在分辨率750*1334像素的情况下,内容区域高度为1108像素。
标签栏上一般会有三到五个小图标,这些小图标通常包含两种状态,一是选中状态,二是未选中状态。让用户在不同的视图中进行快速切换。(标签栏也称为菜单栏,通常位于界面的底部。)
工具栏里提供一系列让用户对当前试图内容进行操作的工具。(工具栏通常位于二级页面,工具栏和标签栏在同一个视图中只能存在一个。)
栏:栏是移动端界面重要的组成元素之一,几乎所有的移动端界面结构均包含栏。在IU设计中栏主要包括:状态栏、导航栏、标签栏/工具栏、搜索栏等。
导航结构:
导航结构是将产品的功能及内容以一种导航框架组织起来,从而使产品结构清晰,目标明确。在确定产品的需求及目标后,需要选择合适的导航结构样式将其组织表达出来。
导航结构的分类:扁平导航、层级导航、内容导航
扁平导航又分为标签式导航、舵式导航、宫格式导航、顶部标签式导航
标签式导航:又称选择卡式导航,位于页面底部,是一种常见的导航结构设计类型,通常包含四到五个标签,方便用户在不同页面间频繁切换,适合功能复杂和信息庞大的APP。
优:1直接展示最重要接口内容信息。
2分类位置固定,清楚当前所在入口位置。
3减少界面跳转的层级,轻松在各入口间频繁跳转。
缺:1固定在底部,占用一定屏幕高度,会遮挡一部分显示内容。
2功能入口过多时,该模式显得笨重不实用。
舵式导航:是将用户常用的标签按钮收纳到一个标签功能按钮中,通过点击这个标签功能按钮,来展示多个标签按钮。
优:1颜色和形状醒目突出
2易于引导用户发现且操作。
缺:1中间按钮的突出导致两侧按钮点击率较低
2对中间按钮设计美感要求较高,需和页面整体设计风格相协调
宫格式导航:是将主要入口均聚合在当前页面之上,方便用户做出选择的导航类型,当有多个内容项时,可以考虑用这种导航方式。
优:1分类清晰、入口独立、风格简约、界面整齐美观。
2用户容易记住个入口的位置,方便用户快速查询
缺:1排版没有主次之分。
2菜单之间的跳转要回到初始点,不利于用户体验。
3容易形成更深的路径,不能直接展示入口内容。
顶部标签式导航:在UI设计中,顶部标签式导航主要用于展示数量较多的标签选项,超出屏幕宽度的标签将被隐藏,通过向左或向右滑动屏幕隐藏选项。
优:1没有标签个数的显示,支持扩展和移除。
2可以承载同一级别全部的功能模块、信息和任务。
3支持用户在不同视图间进行左右侧滑切换
缺:1标签选项过多,用户选择压力大
2被隐藏的标签,用户查看几率低从而导致转化率也低。
层级导航又分为列表式导航、抽屉式导航、轮播式导航
列表式导航:通常用于二级页面,不会默认展示任何实质内容。列表式导航结构清晰,易于理解,能够帮助用户高速的定位到相应的页面。
优:1逐条的方式使层次展示清晰明了
2列表长度没有限制,可无限延长
3视线流从上到下,浏览体验快捷。
4可展示内容较长的标题或拥有次级内容。
缺:1导航之间的跳转要回到初始点,灵活性不高
2同级内容过多时,用户浏览易产生视觉疲劳且无法聚焦。
3不展示实质内容,需要用户点击后才能知道具体内容,增加了用户的操作成本。
抽屉式导航:是将非核心的选项或功能隐藏起来,点击入口就可以像拉抽屉一样拉出菜单,此设计方法节省了页面展示空间,让用户将更多的注意力聚焦到当前页面上。
优:1极大节省了页面展示空间。
2可容纳多个条目,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缺:1导航入口按钮比较隐蔽,用户不易发现。
2用户容易“迷路”且不易单手操作。
轮播式导航:轮播式导航又称旋转木马式导航,当用户向左或向右滑动屏幕时,可以像轮插图一样展示内容。
优:1单页面内容整体性强,聚焦度高。
2操作方便,只需手指左右滑动即可。
缺:1只能查看相邻卡片展示的内容,并不能跳跃性地进行选择。
2展示的内容数量有限。
3对版式排列要求较高。
内容导航又分为陈列式导航、瀑布式导航
陈列式导航:主要用于展示照片和产品等,以并列的形式将内容直接展示在界面视图中。通常只并列两个,超过两个会使界面过于密集。
优:1设计内容丰富,整体性强,聚焦度高。
2直观的将信息陈列出,提高了产品转化率。
缺:1对设计要求高。
2排版混乱会降低用户转化率。
瀑布式导航:瀑布式导航比陈列式导航更加丰富,它将信息、图像、文本、按钮等一系列内容聚合到矩形区域内,使用户可以直接在当前视图进行操作。
优:1片式设计使浏览更清晰、阅读更流畅。
2以卡片形式分割,信息展现比较聚焦。
3卡片与卡片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干扰阅读。
缺:1每个卡片占用空间大,容易发生位置迷失问题。
2对结构设计和图片质量要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