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知识图谱:知识图谱构建流程【本体构建、知识抽取(实体抽取、 关系抽取、属性抽取)、知识表示、知识融合、知识存储】

逻辑结构上可以把知识图谱分为两层:


一个是模式层也叫做 schema 层或者本体层,

另一个是数据层。

模式层位于数据层之上。 数据层其实就是存储所有的三元组信息的知识库, 而模式层才是知识图谱的核心, 它是对数据层知识结构的一种提炼, 通常需要借助本体库来存储, 通过在模式层上建立一些约束和规则, 规范实体、 关系、 实体属性、 属性值之间的联系, 以及完成在知识图谱上的一些推理。


知识图谱的构建主要包括五个过程, 如下图 2-1 所示。 分别是本体构建、 知识获取、知识表示、 知识融合以及知识存储。

————————————————



一、本体构建【Neo4J图数据库中的标签】

0、本体与实体的区别

本体(类的集合):是概念(类)的集合,是大家都公认的概念框架,一般不会改变如“人”、“事”、“物”、“地”、“组织”,在面对对象编程里面,我们把它叫做类,在数据管理里面我们把它叫做元数据;

实体(类的对象):是本体、实例及关系的整合,比如“人”是本体框中的一个概念,概念中也规定了相关属性比如“性别”,小明是一个具体的人,叫做实例,所以小明也有性别,小明以及体现小明的本体概念“人”以及相关属性,叫做一个实体(简单的说就是:本体+实例);


​​最新知识图谱实战开发教程 知识图谱实战案例完全剖析 知识图谱完整项目实战​​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