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目标:能力与岗位匹配;
问题拆分:1.了解岗位;2.了解自身能力;3.寻找匹配
(一)了解岗位
1.实习
实习的目的:
- 了解企业,eg 企业环境、企业价值观、企业的核心业务等等;
- 了解职业环境,eg了解同类型的其他企业,竞争对手、合作对手;
- 了解具体的职场生活,eg 部门内其他人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关系、加班情况
- 了解具体的报酬,eg薪资水平、福利报酬
2.校园大使
校园大使的优势在于能够与HR直接沟通;
HR分为两种,一种负责招聘、另一种企业内部的人事调度;
HR相对于具体岗位师兄师姐的优势在了解公司的广度,
可以先通过HR了解公司基本业务侧重点、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再针对性的找校友。
3.招聘网站
之间看相关类型工作的岗位描述,选择重复率最高的能力重点关注,
(二)了解自身能力
1.相关的性格测试
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
途径:
利用霍兰德职业性格测试做初步的职业定位;
利用学校资源,做一个长期的自我多方面探索;
(1)兴趣(本次咨询比较重要的收获)
兴趣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兴趣、另一种是间接兴趣;
直接兴趣是做某件事本身能让人开心,这和我们平常的兴趣爱好相关;
间接兴趣是完成某件事能够让人觉得有成就感,既然直接兴趣现阶段作为工作的可能性比较小,那么间接兴趣也是适合。
咨询中发现自己会喜欢有阶段性挑战的工作、那么之前想尝试的后台开发可能不会太适合我,业务项目清晰的工作会更合适;
另外延伸到工作以外,要多给自己反馈和奖励,虽然这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但是个体会更需要这些的话就有意识的多强化这一些点。
(2)性格
ESFJ:利用好自己外向的沟通优势,喜欢考虑更多因素的直觉优势,以及适当的柔软情感因素
2.梳理现阶段你的知识储备框架路线图
研究课题相关,针对工作岗位相关
(三)匹配
匹配的原则是最大化自身能力,大的原则是尽可能将能力与国家政策、
1.本专业
(1)了解传统更对口的本专业就业方向
(2)主要途径
a.向上的人脉:导师、辅导员、学校的就业相关的老师
信息关注点:老师的见解、获得一些内部推荐机会
b.网站:学校的就业信息网、负责招聘的网站、相关领域的头部公司招聘网站
信息关注点:就业热度的变化
c.私人人脉:校友资源
信息关注点:工作中更细节的信息
2.不限专业的领域探索
例如公务员、选调生、行政、高校的一些工作人员、运营岗;
如果不做研发的话,运营岗也是进入互联网行业的比较好的方式。
总结
- 做好你能做的
没有offer的时候,能做的就是选择意向公司,意向部门投递简历;
在你能做的选择基础上尽量多的选择; - 调整期待
不要要求自己一开始就找到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螺旋分阶段上升; - 行动方面会对自己本专业相关的岗位有更多侧重,不决定探索的方向就及时止损,弯路也是经验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