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NAT原理及配置
NAT(网络地址转换)
NAT产生背景
- 随着互联网用户的增多,IPv4的公有地址资源显得越发短缺。
- 同时Pv4公有地址资源存在地址分配不均的问题,这导致部分地区的IPv4可用公有地址严重不足。
- 为解决该问题,使用过渡技术解决IPv4公有地址短缺就显得尤为必要。
NAT可以代理上网,家庭或企业出口只有一个或一小段公有IP
私网IP地址
- 公有地址:由专门的机构管理、分配,可以在Internet上直接通信的IP地址。
- 私有地址:组织和个人可以任意使用,无法在Internet上直接通信,只能在内网使用的IP地址。
- A、B、C类地址中各预留了一些地址专门作为私有IP地址
NAT技术原理
- NAT:对1P数据报文中的IP地址进行转换,是一种在现网中被广泛部署的技术,一般部署在网络出口设备,例如路由器或防火墙上。
- NAT的典型应用场景:在私有网络内部(园区、家庭)使用私有地址,出口设备部署NAT,对于“从内到外”的流量,网络设备通过NAT将数据包的源地址进行转换(转换成特定的公有地址),而对于“从外到内的"流量,则对数据包的目的地址进行转换。
- 通过私有地址的使用结合NAT技术,可以有效节约公网IPv4地址。
比如说家庭网络,不同设备连接WIFI或者以太网,虽然是同一网段不同IP,但是出口IP都是同一个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0jCieosQ-1643195030319)(https://gitee.com/aspirin_s/note-picture/raw/master/img/WEB%E6%B8%97%E9%80%8F/image-20220126170005968.png)]
NAT分类
NAT(特指一类NAT,不是标题中的NAT)
PAT/NAPT(网络地址端口转换)
-
静态NAT/PAT
转换表是静态生成,通信前转换表已经存在,Inside网络和Outside网络可以互相主动访问。本质是一对一的转换,可以实现一个地址转换成另一个地址的操作,也可以实现一个地址的某个端口转成另一个地址的某个端口的操作。
-
动态NAT
转换表是动态生成,通信前转换表不存在,由流量触发方在发起流量后,才会动态生成。但是其本质也是一对一的转换,只能实现一个地址转换成另一个地址的操作。
-
动态PAT
转换表是动态生成,通信前转换表不存在,由流量触发方在发起流量后,才会动态生成。但是其本质为多对一的转换,通过使用IP+Port的方式来实现多个IP地址转换成一个IP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