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这些年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很多从前闻所未闻的致富途径都深入了人民的心中,比如带货直播,自媒体行业等。许多人都期望能够在普通工作之余再多一分额外的收入。而智能手机和短视频的流行让人可以随时随地看见别人分享自己的生活。
但其实一二线大城市的生活看似光鲜亮丽甚至奢靡,背地里要承担的压力和责任也会相应水涨船高。很多年轻人带着一腔热血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背井离乡去寻找一份机会,但最终梦碎离开。
而能留下来的人,也并非一帆风顺。他们的朋友圈与社交账号上每天都是西餐红酒,生活起居不是名牌衣物就是有车有房。但他们的经济情况和社交中显示出的奢靡却是完全相悖的。
朋友圈里光鲜亮丽的“富人”其实过得比自己还艰苦,负债累累也要穷凶极奢是为何?
一、网络媒体的影响力
以前,大城市距离我们似乎很远,只能从报纸或者电视上看见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都市生活。如今媒体和网络的普及拉近了人和人的距离,高铁等新兴交通工具也把远方和故乡连接在了一起。曾经触不可及的繁华都市,正在变得触手可及。
消费主义很容易通过这种途径影响到小城市或者乡镇里的年轻人。在短视频上的豪宅豪车以及各路奢侈品所表现出的上层人的优越生活的冲击影响下,人们很容易迷失自我。本来一个普通的年轻人在自己的小镇里,一份工作一个家庭,过的是简单且安宁的小日子。但看见了大城市的奢靡之后,想再把持住自己的本心不受影响就困难了。
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以前媒体不发达,大城市给人更多的是美好的遐想。而现在短视频和自媒体的发达把资本和消费完全暴露给了普通人。见识过了花花世界,就不再满足原来的简朴生活,因此,消费主义促使年轻人拼死也要留在大城市,而且一定要过上等人的生活。这就导致他们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落入了消费主义的陷阱。
二、风险和收获并存
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毕业生,拿着几千块的工资,付了房租和生活费以及必要开支后能留下来的存款基本上所剩无几。而各种网购平台,带货直播无孔不入的轰炸洗脑,能够把钱包中最后几张钞票也榨干。
在朋友圈和社交平台上逛久了,容易产生一种错觉——有钱人遍地都是,人人都是高学历高收入的成功人士。但这种假象是根本经不起任何推敲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工薪阶层,而真正的上等人的社交圈子,普通人根本接触不到。
那些朋友圈晒车晒房晒奢侈品的人,的确是让人羡慕不已。但他们的豪车豪宅和灯红酒绿有多少是自己真金白银挣来的呢?我们不如用两种不同的说法来解释相同的行为。
一个人不惜借钱也要买豪车豪宅和珠宝,然后打工挣钱几十年才能还清债务。这样的人,肯定会被骂败家子。而一个人分期贷款买车买房然后努力工作,同时投资贵金属股票,改善生活,那会被夸有理财思维。
现在大城市房价居高不下,一个普通人不靠父母的支持或者长时间工作攒下的积蓄,根本不可能购买房产。绝大多数工薪阶层都是分期贷款买房,他们获得装修精美的房子,代价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负债。
每个月的工资都得还房贷或者车贷。这么一看,即使他们有豪车豪宅,但万一失业了,或者遭受了重大变故,每个月的贷款还不上,立马就会变得一无所有。房子抵押给银行,车子被拍卖,甚至还可能引来法律纠纷。
三、超前消费的危害
明知自己的收入水平根本不足以买房,但为了留下来获得更好的未来,很多人还是咬牙坚持。这就导致本来是靠劳动养活自己的工薪阶层变成了负债群体,而这笔债还不小,贷款和利息要还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在这种经济压力下,他们的心理状态可想而知不会太轻松。
好面子,消费主义的洗脑,朋友圈和社交平台的影响,导致这些人打肿脸充胖子。本来只是个打工人,偏要装成上流社会的成功人士。在看得见的地方,他们晒车晒房,晒大牌服饰或者香水包包。
但这些东西都是分期甚至用信用卡透支换来的。在这些能显摆的地方赚足了面子,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就要吃苦。因此他们挤地铁公交车,缩衣节食,削减别的支出,只为了维持自己的形象。
这种危害甚至已经影响到了在校的学生,花呗借呗以及别的方式早已深入人心。大学生每个月都在用花呗买一堆和自己的经济水平不匹配的东西,然后天天为怎么还钱而发愁。
苹果出了新手机,买,AJ出了新鞋,买。买来的奢侈品让自己开心几天,让朋友羡慕几天,然后自己剩下的时间都得想着怎么从生活费里剩下来钱还债。可想而知,大学生的心思都放在这些事情上,学业能好吗?
四、必要开支和非必须品
英国文学巨匠查尔斯·狄更斯写的世界名著《大卫·科波菲尔》有这么一句话:“一个人,如果每年收入20镑,却花掉20镑6便士,那他就痛苦。反之,如果他每年收入20镑,却只花掉19英镑6便士,那他就幸福。”即使是一无所有的人,也比负债的人要幸福。
当然,现在已经不是简单的经济市场的时代了。投资理财的方式各种各样,消费者也没必要坚持过去的陈旧思想。如果说是为了户口,孩子以后入学籍找工作,夫妻两个人贷款买房努力还债就是合理的。虽然这样前期很艰难,但是日后的回报值得这份艰辛。
需要注意的是房产可以被视为是投资,而别的消费产品比如车,或者名牌衣服鞋子等,这些东西买回来之后就立刻开始贬值。房地产行业随着市场的变化,价格能一涨再涨,但奢侈品就未必了。因此为了必要的投资开支而负债是值得的。教育,基金,房产等都是前期投入必要的支出,而后期回报颇丰的选项。
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这是每个人的愿望。但现实和幻想存在本质的差距,人不应该为了维持虚幻的假象而主动走进消费主义的陷阱。俗话说无债一身轻,对于非生活必需品应该谨慎消费。
对于能够增长自身能力,提高个人水平的开销,应该尽力支持,不能为了省钱而忽视教育或者健康。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合理的地方,这才是理财的本质需求。
结语
超前消费是当今年轻人投资理财的大敌。资本和市场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用媒体和社交来影响年轻人的消费观念。消费主义的盛行虽然能促进经济流通,但对经济实力不够的人来说则是负债累累的根源。看见别人光鲜亮丽的生活自己也想要,但别人的收入可能比自己高,或者干脆别人的奢华生活也是负债贷款所营造出的假象。
如果涉及到疾病,教育等绝对不能省的花销,大家的认识都很明确。但涉及到能够提高生活质量,可买可不买的物品时,大家的选择往往各不相同。对于什么是必要的开支,什么是无所谓的花费,各位的看法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