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协议栈用于定义和管理不同网络的数据转发规则。
数据通信协议的定义:决定数据的格式和传输的一组规则或者一组惯例。
分层模型的作用:
OSI七层参考模型:
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同层次之间使用相同的协议
现在用的网络模型是:TCP/IP四层模型
以太网中数据帧的结构:
应用层处理过的数据叫PDU,传输层处理过的数据叫Segment(数据段),网络层处理过的数据叫Packet(数据包),数据链路层处理过的数据叫Frame(数据帧),物理层处理过的数据叫Bit(比特流)。
数据链路层控制数据帧在物理链路上的传输,帧格式有两种,分别为:Ethernet_Ⅱ和IEEE802.3。
(D.MAC为目的MAC、S.MAC为源MAC、FCS为校验)
普通环境下发消息之类的都是使用的Ethernet_Ⅱ
如何区分Ethernet_Ⅱ和IEEE802.3:
Ethernet_Ⅱ:
IEEE802.3:
MAC地址的作用:
数据链路层是基于MAC地址进行帧的传输。
MAC地址的组成:
MAC地址由两个部分组成,前24位代表供应商代码(由IEEE管理和分配),后24位是序列号由厂商自己分配。
在CMD中运行ipconfig /all即可查看到自己电脑网卡的MAC地址。
单播:一对一的发信息,单播MAC地址第8个bit为0即为单播。
组播:一对多的发信息,类似于在一个教室里说话,MAC地址第8个Bit为1即为组播。
广播:一对多的发信息,目的MAC地址为全F即为广播。
当主机接收到的数据帧所包含的目的MAC地址是自己的时候,会把以太网封装剥掉后送往上层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