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浅谈花鸟画叶子画法技巧

关于叶子的具体画法,也象画花朵一 样, 必须从全局着眼,整体入手。因为叶片比花朵数量多,琐碎丛杂,如无通盘计划,忽略生态、体势,信手点簇,必致支离破碎,不堪收拾。

叶片姿态万千

画时,可先用炭条根据构图中枝干分布的生态动势,及各叶组在枝干,上的不同部位、范围、聚散、虚实,以直线表出各叶组的概形,然后区分和表现出各叶组中有关叶片的透视形象和掩映关系。表现叶的透视形象,可参照前述花瓣的透视处理方法,灵活应用。因为叶片、花瓣在形象上虽然不同,但其生长方向,也不外前后左右,故前述的“ 前后宽扁,左右窄长”的透视规律,同样适于表现叶片的透视变化。

注意叶子透视规律

例如:生在枝顶的一簇海棠叶,中间向前的叶片,大都是体形宽扁,见梢, 不见柄,主脉纵立居中: 左右两侧的叶片,不都是体形窄长,梢、柄全见,主脉偏下横列,有的可看到背面的一侧;中部向后的叶片,大都是体形宽扇,见柄,不见梢,只有卷折时, 才于背面见梢,主脉纵立居中。当然不述现象,只是股常例, 实际上自然界的叶子形态交化多端,各具特点。 又哪能千篇一律呢?

叶子线描步骤

朽稿既定,落墨勾线时的步骤一般是:先画主脉的动向线,表出叶片的方位:进而勾出其正背两个转折面的交接线,明确正背面的隐显特征:然后,根据主脉和边缘各线的来龙去脉,从转折交接线上起笔,勾出隐显两面的轮廓;最后在主脉两侧,加勾支脉主脉的动向,虽然决定叶的转折方位,还须有待支脉的辅助。通过支脉的求心,远心,抱合、放射等不同的动势配合,就可大大加强主脉的表现力,使叶形生机勃发。支脉的勾画,要有取舍,对脉络过于繁杂的,要删减,使其有疏密变化。

叶子设色(一)

有时,为了在画面上使叶片正反分明,往往背面不勾支脉。较小的叶子,有时也都只画主脉,以净化叶形。对于边缘锯齿缺刻的稠密芜杂现象,也应以这种方法,精简处理。叶脉表现在叶片上,大都是正面凹陷,背面凸出, (正、背两面都突出的一一 如朱槿等,那是个别现象)故在勾脉时,正面常用单线,背面常用双线,以资区别。一组叶的勾画过程多是先从位于中前方的叶片开始,继而画左右两侧的叶子,最后补出中后方的叶片。

设色(二)

自然界的叶子在静止时,大多是层层平列,姿态单调,但在绘画上不能自然主义地照搬,应在适当部位,酌加反转变化,以免呆板。尤其枝叶稀疏处,寥寥数片,更须注意每个叶片的刻画,使其转折多变,掩映生趣,才能取得以少胜多的效果。在设色方面,工笔重彩也应象表现花头那样。按照铺底、分染、笼罩、提醒、勾勒的程序进行。

注意叶子分层关系

有的叶子,也可不铺底色,直接以花青分染出明暗、前后、 向背、折叠的浓淡变化,(一般是叶根深,叶梢浅)再用花青、藤黄配成草绿色罩染。必要时,还可在上面再罩石青、石绿。叶面色彩是正深反浅,故正面使用青绿较重,有的和墨,有的在石青、白绿罩染前,改用赭石、或胭脂铺底,以达到需要的效果。

叶子设色技法渲染明与暗

背面多根据不同花卉,分别用淡草绿、淡粉绿、淡灰绿等色衣现,而秋海棠的叶背,还须兼染胭脂。分染、罩染,不单限于一次完成,有时感到色度不足,也可分别进行数次,但都须等到第一次色干后,才能进行第二次渲染,必要时还须“拢矾”。秋天的红叶,多以淡朱膘铺底,胭脂分染浓淡后,再以曙红罩染,必要时,还可加罩朱砂,最后以曙红、胭脂开醒。

自然界的叶脉,一般是比叶子的色彩淡, 但在花鸟画中,并不照抄自然原貌,多以比叶面浓重的色彩勾勒叶脉。写意花卉的叶脉,虽用浓墨勾画,但在感觉上并不失真。总之,勾脉深浅,须与叶色相称,勾脉粗细,须与叶形相适,才能取得应有的艺术效果。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