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云出阿里见月明(上)

在近期举办的2022阿里云峰会上,云智能总裁张建锋表示,阿里云今年最重要策略是“B2B”,也就是“Back to Basic”,回归云计算的本质。他认为,云计算进入关键的突破期,“如果我们定义好下一代的云,中国云计算就有超车机会。”此举被业内认为市场份额亚太第一、全球第三,走过13个年头的阿里云,将从技术、商业、生态等维度,代表中国云计算国家队,吹响了加速品牌出海的号角。

使命奠定品牌王座

中国IT基础架构,软件、硬件和网络设施早期都奉行拿来主义,直至微软黑屏和棱镜门等数据安全事件频发后。曾经设想以市场换技术,实现技术融合的梦想被打碎,国内企业被迫开启了自主研发的艰难进阶之路。华为和阿里,既是自主研发的先知先觉者,引路者,也是集大成者。

业界公认,阿里云是最早定义和开启国内云计算的先锋。而突破背后,离不开长期坚守的“理性主义者“,马云和王坚。

故事的开头,写在了阿里巴巴参谋长曾鸣的《智能商业》里,2007年9月,阿里高层在宁波开了一次战略会,要为“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提供一个技术底座,命名为“登月计划”。随后从微软研究院招来王坚担任项目负责人,这就是阿里云的开端。

技术革新源于头部企业业务和场景需求倒逼,研发完成,品牌先在头部企业验证应用,后走向更广阔的蓝海市场,阿里云的开端符合科技品牌发展壮大的演进规律。

品牌故事也是品牌规划和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故事为载体,娓娓道来品牌的起源,开局便引人入胜。有时候也放在品牌发展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比如耳熟能详巴拿马博览会上,一不小心摔碎惊艳世界的茅台酒。科技企业CEO的家庭背景、求学工作经历、战略眼光预判、管理文化输出、个人生活和兴起爱好、公益慈善行为等经常作为故事的素材。比如经常警示的任正非,鼓捣植物的李彦宏,普及物理教育的张朝阳,感恩嫂子卖嫁妆供其读书的王传福,难以早起的张小龙,从金山跨界小米的雷军,处处蹭流量的马斯克等。一篇篇晶晶有味的故事,在潜移默化中消除科技冰冷质感,拉近与受众或用户的距离,一传十, 十传百,人人成了免费传播的小喇叭,最终实现从不同维度助力品牌影响力和辐射力的提升。

品牌故事的设计,可以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包装,尽量短小精悍,充满正能量。其次,故事只是整个品牌传播过程中的辅助环节,不能违背品牌战略框架,更不能喧宾夺主或离题万里。

2009年,马云在听取了王坚的介绍后,坚定的支持搞云计算,并表明态度,“每年投10个亿,先投10年,做不出来再说”,两位坚定的“理想主义者“朝着未知的天空和远方开始征战。这与谷歌首次提出云计算概念刚过去6年,亚马逊AWS发布了被称为“点燃了云的圣火“的S3刚过去3年,比微软提出“移动为先,云为先”战略早了整整5年。

判断一个品牌是不是科技品牌,持续的研发投入是关键指标之一。投入太少或投入不够持续,半途而废的可能性太大,因为攀登看不见的山,本就有很多未知的风险需要克服和解决。

王坚和马云最初的本意是云计算要做互联网的通用技术平台和底座,要能打通所有系统、支撑巨大的计算量。可实际推进中,处处受到IBM小型机、甲骨文(Oracle)数据库、EMC存储“三宝“搭建的IT基础架构的掣肘。于此,王坚顺势首次提出了去IOE化,与今天耳熟能详的“信创”一脉相承,比国家信创产业预研起步阶段早2年,比加速发展阶段晚1年。王坚以一己之力,助推了软硬件国产化替代加速到来的序幕。

信创,即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通俗来讲,就是要在芯片、基础硬件、操作系统、中间件等领域实现国产化,并逐步建立基于自己的IT底层架构和标准,形成自有开放生态,其核心是自主、安全、可控。

2017年,阿里云自研的OceanBase数据库在TPC-C的基准测试中,以2倍的性能优势打败甲骨文,登顶全球第一数据库王座之位。这也标志着阿里彻底实现了去IOE化,成为国内第一家全面去IOE化的先行者。

如今,国家早已密集出台相关政策和产业规划,将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上升为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国内科技巨头也纷纷将国产自研作为企业的责任和使命而布局。政策产业配套协同,国内科技巨头勇于开荒,劈荆斩棘,纷纷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网络设备、芯片等领域推陈出新,不但开创了千亿级信创蓝海市场,而且造就了SASS应用领先全球, PASS和IASS大部分领域比肩欧美的格局,为中国TI业狂飙突进的迭代进化抒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无心也罢,有意也好,在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王坚,及背后坚定的支持者马云,无论当初提出去IOE、创建阿里云的发点是业务需求倒逼技术革新,还是无心插柳成为国产化信创替代的瞭望者和前哨,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已不重要。可勇于征服未知星辰大海的勇气,以及充盈的家国情怀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份使命,正是肩负伟大而荣光的使命,才是奠定阿里云品牌王座的灵魂。一如“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变”的特斯拉,“用技术创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比亚迪,“持续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实现客户梦想“的华为, “激发创造 丰富生活”的字节跳动等,国内外科技品牌发展壮大的实践无不证明了这一点。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