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Docker的开源容器镜像仓库Harbor安装

J简文 2023-09-12 阅读 18

文章目录

 

一、网络基础

二、网络协议

1.OSI七层模型

2.TCP/IP五层(或四层)模型

三、网络传输基本流程

1.网络传输流程图

2.数据包封装和分用

四、网络中的地址管理

1.IP地址

2.MAC地址



一、网络基础

网络发展最初是独立模式,即计算机之间相互独立。每个终端各自持有用户数据。接着发展到网络互联,多台计算机连到一起,完成数据共享。局域网LAN:计算机数量更多了,通过交换机和路由器连接在一起。广域网wan,将远隔千里的计算机都连在一起。

二、网络协议

协议是一种约定,计算机之间传输媒介是光电信号,通过频率或强弱来标识0、1信息,想要传递不同的信息,就需要约定好双方的数据格式。

1.OSI七层模型

OSI七层网络 模型称为开放式互联参考模型,是一个逻辑上的定义和规范。把网络从逻辑上分为了7层,每一层都有相关对应的物理设备,OSI 七层模型是一种框架性的设计方法,其最主要的功能使就是帮助不同类型的主机实现数据传输; 它的最大优点是将服务、接口和协议这三个概念明确地区分开来,概念清楚,理论也比较完整. 通过七个层次化的结构模型使不同的系统不同的网络之间实现可靠的通讯。

物理层以0,1代表电压的高低,灯光的闪灭。界定连接器和网线的规格
数据链路层互联设备之间传送和识别数据帧
网络层地址管理和路由选择
传输层管理两个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负责可靠传输(确保数据被可靠地送到目标地址)
会话层通信管理。负责建立和断开通信连接(数据流动的逻辑通路)
表示层设备固有数据格式和网络标准数据格式的转换
应用层针对特定应用的协议

2.TCP/IP五层(或四层)模型

tcp/ip是一组协议的代名词,它还包含了许多协议。

三、网络传输基本流程

1.网络传输流程图

2.数据包封装和分用

  • 不同的协议层对数据包有不同的称呼,在传输层称为段segment,在网络层称为数据报datagram,在链路层称为帧frame
  • 应用层数据通过协议栈发到网络上时,每层协议都需要加一个数据首部header,称为封装
  • 首部信息中包含了一些类似首部有多长,载荷有多长,上层协议是什么等信息
  • 数据封装成帧后发送到传输介质上,到达目的主机后每层协议再剥掉相应的首部,根据首部中“上层协议”将数据交给对应的上层协议处理。

四、网络中的地址管理

1.IP地址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固定

2.MAC地址

中途经过的地址 --可变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