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描述:
5G网络新建站要求开通100M带宽,开通100M带宽时需要LTE侧退频D1D2小区,相当于损失40M带宽的容量,针对LTE高负荷区域,特别是高校、商务区等负荷压力较大区域,退频后LTE侧负荷压力剧增,需要通过5G侧反开D3D7D8频点小区缓解LTE侧负荷压力;反开D3D7D8频点小区均为3D MIMO小区,借助3D MIMO性能及覆盖优势,提升LTE网络性能,通过45G网络频谱资源共享功能,实现45G网络负荷的协同均衡。
- 问题分析
现阶段4G网络承载着大量的存量用户,运营商在覆盖、干扰和容量方面均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在这3个维度之间找好平衡点,最大限度提升网络性能,是中国移动各省公司在日常优化工作中面临的痛点和难点。然而到今天,5G规模建设如火如荼,商用设备已准备就绪,但这只是5G走出的第一步,接下来要面对的是如何规划、建设、运维和优化,以及如何最大化实现投资回报。
5G网络采用新频段、新空口、新场景和新业务,以及网络越趋复杂的全新挑战,这就要求规划、建设、运维和优化工作需在空白领域不断探索前进。另一方面,为保护5G投资,要求规划、建设、运维、优化,乃至市场、营销部门全面持续协同,以实现最精准规划、最佳效率、最优性能和最合理的投资。
然而现阶段5G用户数远少于LTE存量用户数,如何合理的调配5G资源与4G资源已成为了移动迫在眉梢的痛点和难点。本课题主要是从资源调配关键点出发,考虑5G站点新建的同时反开3D MIMO和4/5G频谱共享功能,缓解4G网络容量中高负荷压力。
- 整体评估
- 反开3D MIMO特性
相对于传统8TR LTE设备,反开3D MIMO具有如下特性:
① 提供下行链路16流空分 & 上行链路8流空分,提升小区级频谱效率;
② 提供多外环功控,提升单用户频谱效率;
③ 提供多天线波束赋形增益,提升覆盖质量。
- 反开前后性能对比
统计反开站点,对比反开前后小区级流量、用户数、小区级平均MCS(调制编码方式),小区级平均CQI(信道质量指示),验证3D MIMO反开后的下述预期:
① 小区级用户数&流量呈现增长;
② 小区级频谱效率呈现增长;
③ 小区级CQI呈现提升;
④ 小区级MCS呈现提升;
- 评估统计结果
小区级用户数、流量&频谱效率评估
现网反开3D MIMO小区用户与流量情况:
① 反开前平均每小区平均用户数为54.93,反开后平均每小区平均用户数为65.79,用户数增长19.75%;
② 反开前后全网PRB利用率:上行链路抬升0.22%,下行链路抬升0.40%;
③ 反开前平均忙时流量为2.30G,反开后平均忙时流量为2.93G,流量增长27.7%。
- 全网反开3D MIMO小区统计评估结果:
① 用户数&流量呈现增长趋势,符合反开3D MIMO整体预期;
② 用户数&流量增长的条件下,PRB利用率呈现微弱抬升,同时流量增长比例大于用户数增长比例,符合反开3D MIMO小区级频谱效率提升预期,显示反开3D MIMO后小区内单用户人均流量呈现增长。
- 小区级MCS评估:
得益于多外环功控特性,反开3D MIMO后,MCS变化:
① 上行MCS提升0.09;
② 下行MCS提升0.7;
评估结果:小区级MCS增长显示单用户频率效率呈现增长趋势。
小区级CQI评估(信道质量指示)
评估结果:反开3D MIMO后小区级CQI呈现从10.7到11.05的增长。
基于上述评估结果,结论如下:
① 移动反开3D MIMO后成果从趋势上看符合预期;
② 反开3D MIMO可实现8TR LTE的2.5-3倍容量承载能力。
建议进一步推广连片反开3D MIMO,后续反开3D MIMO需持续完成下述动作:
① 提升基线参数性能,移植各处优秀网络性能;
② 推广“优先机械下倾”的网优方案,进一步提升反开3D MIMO性能。
- 频谱共享功能原理
基于对同覆盖4/5G小区资源负荷的评估,4/5G频谱共享功能实现现阶段4/5G重叠频谱上的动态分配,相比静态分割更为灵活,可提高频谱利用率,优先保障4G资源,最优化5G用户体验。
- 验证效果
场景1:5G高负荷、4G低负荷时,4G可将共享资源释放给5G使用
网管侧生效确认
4G网管SON策略设置目录下,可以看到匡山小区南CELL ID 11的D1和CELL ID 12的D2小区进入共享状态。
5G频谱共享请求:
无线侧实测生效确认
手机侧可以通过RB数变化及下载速率观察频谱共享功能生效情况。随着4G D1/D2侧PRB利用率达到频谱共享门限,NR侧RB数从160(60M)升至215(80M),再升至271RB(100M);接入正常,且下载速率也升至1Gbps以上。
场景2:4G高负荷、5G低负荷时,5G可将共享资源释放给4G使用
1) 网管侧生效确认
4G网管SON策略设置目录下,可以看到匡山小区南CI 11的D1和CI 12的D2小区退出共享状态。
5G频谱共享请求:
2) 无线侧实测生效确认
手机侧可通过RB数变化及下载速率观察4G退出频谱共享功能生效情况。随着4G D1/D2侧PRB利用率达到退出频谱共享门限,NR侧业务RB数从271(100M)降至215(80M),再降至160(60M);D1/D2小区接入及业务正常。
应用效果:另一方面,退出频谱共享后“恢复”的D1/D2小区各项KPI指标正常。
5G新建站点,根据4G网络负荷情况,通过反开D3D7D8频点小区,缓解原LTE网络的D1D2频点退频带来的容量损失,借助3D MIMO容量覆盖增益,提升LTE网络性能,同时通过45G网络频谱资源共享功能,实现45G网络负荷的协同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