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计算机网络--网络层

一、网络层功能概述

网络层的主要任务是把分组从源端传到目的端,为分组交换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
网络层传输单位是数据报

网络层的功能一:路由选择与分组转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功能二:异构网络互联
功能三:拥塞控制

二、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路由器是网络的核心,两台主机要进行通信,需要通过路由器,那么我们怎样才可以让数据通过路由器从源主机传送到目的主机呢,这就需要数据交换这种技术
数据交换有三种方式

  • 电路交换
  • 报文交换
  • 分组交换
    • 数据报方式
    • 虚电路方式

2.1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常见的例子是电话网络
我们打电话的时候,要先进行拨号,就当于是预备建立连接,对方接通电话,则说明连接建立起来了,接下来双方就可以进行通话,进行数据传递。电话打完,挂断以后,就相当于连接释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2报文交换

报文:源主机或者源主机的应用发送的信息整体
如果现在源主机要发送一个pdf文件,那么此时这一整个pdf文件就是一个报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多目标:一个报文可以同时发往多个地址
  • 可靠性高:一个交换设备出了问题,可以选择其他设备进行存储转发,也就是说路径是随机的,不是固定的
  • 线路利用率高:报文交换的通信双方,不是固定占用从源主机到目的主机的一整条通信线路,而是在不同时间,一段一段的占用线路,其余的设备处于空闲状态

2.3分组交换

分组:把大的数据报分割成小的数据块,再进行存储转发
可以同时发送分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线路可靠性高:分组比较短,出错的概率比较小
  • 线路利用率高:不是通信双方占用一整条路径,而是在不同的时间占用一小段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组交换类似于并行传输
    报文交换类似串行传输
    具体的可以看我博客的这篇文章计算机网络第一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3.1数据报方式

数据报方式为网络层提供无连接服务

2.3.2虚电路方式

虚电路方式为网络层提供连接服务

三、IP

1.IP数据报格式

2.IP数据报分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IPv4地址

  • IP编址的历史阶段
    • 分类的IP地址
    • 子网的划分
    • 构成超网(无分类编址方法)

3.1分类的IP地址

3.2网络地址转换NAT

3.3子网划分和子网掩码

这里是引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习题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从网络地址的第一个十进制可以看出属于C类网,网络号占3个字节,主机号占1个字节,子网掩码是借用主机号的位数,我们把子网掩码的最后一个字节,写出它的二进制,看它有几个连续的1,就代表子网号有几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4无分类编址的IPv4地址

划分子网在一定程度上环境了因特网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但是数量巨大的C类网因为地址空间太小,并没有得到充分使用,,而因特网的IP地址仍在加速消耗,整个IPv4地址空间面临全部耗尽的威胁


所以,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又提出了采用无分类编址的方法来解决IP地址紧张的问题,同时还专门成立IPv6工作组辅助研究新版本IP以彻底解决IP地址耗尽问题


1993年,IETF发布了无分类域间路由选择CIDR的RFC文档

  • CIDR消除了传统的A类,B类和C类地址,以及划分子网的概念
  • CIDR可以更加有效地分配IPv4的地址空间,并且可以在新的IPv6使用之前允许因特网的规模继续增长
  • 前缀有多少位,子网掩码就有多少给个连续的1,在CIDR技术中,子网号可以全0,也可以全1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聚合 C 类网的数量计算中除以 2 的 8 次方是因为 C 类网的主机位占 8 位。

  • 路由聚合(构造超网)
  • 把网络前缀缩短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5IPv4地址的应用规划

这部分主要讲的是给定一个IPv4地址块,如何把它划分成几个更小的地址块,并把这些地址快分配给互联网中的不同网络,进而可以给各网络中的主机和路由器接口分配IPv4地址,一般来说,有两种方法

  • ①采用定长的子网掩码FLSM(Fixed Length Subnet Mask)

    • 使用 同一个子网掩码来划分子网
    • 每一个子网分配的IP数量相同,造成IP地址的浪费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②采用变长的子网掩码VLSM(Variable Length Subnet Mask)

    • 使用不同的子网掩码来划分子网
    • 每一个子网所分配的IP地址数量可以不同,尽可能减少对IP地址的浪费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IP数据报的发送和转发过程

IP数据报的发送和转发过程包含下面的两部分

  • 主机发送IP数据报
  • 路由器转发IP数据报

5.ICMP协议

6.IPv6

四.静态路由配置以及可能产生的路由环路问题

1.静态路由配置

2.默认路由

3.特定主机路由

4.静态路由配置错误可能导致的路由环路问题

5.网络故障可能导致的路由环路问题

五、路由选择协议

1.路由选择协议概述

路由选择分为静态路由选择和动态路由选择

  • 静态路由选择
    • 人工配置的网络路由,默认路由,特定主机路由,黑洞路由等都属于静态路由
    • 这种人工配置方式简单,开销小。但是不能及时适应网络状态(流量,拓扑等)的变化
    • 一般只在小规模网络中使用
  • 动态路由选择
    • 路由器通过路由选择协议自动获取路由信息
    • 比较复杂,开销比较大。能较好地适应网络状态的变化
    • 适用于大规模网络。

因特网采用的路由选择协议的主要特点是自适应,分布式,分层次

  • 自适应:因特网采用动态路由选择,能够比较好适应网络状态的变化

  • 分布式:因特网的各路由器通过相互之间的信息交互,共同完成路由信息的获取和更新

  • 分层次: 整个因特网划分成许多较小的自治系统AS(Autonomous System)

2.路由信息协议RIP的基本工作原理

3.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的基本工作原理


4.边界网关协议BGP的基本工作原理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