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汇编语言与接口第二章习题


2.1答:8086有哪些寄存器组?各有什么用途?
① 通用寄存器AX、BX、CX、DX
它既可用作16位寄存器,又可将它拆成高、低8位,分别作为两个独立的8位寄存器使用。AX称累加器。常用于存放算术逻辑运算中的操作数,所有I/O指令都使用累加器与外设接口传送数据;BX称基址寄存器。常用来存放访问内存时的基地址或用作间接寻址时的地址寄存器。CX称计数寄存器。在循环和串操作指令中用作计数器,指令执行后CX寄存器中的内容会自动改变。DX称数据寄存器。在I/O指令中用来存放端口的地址,在乘除指令中用作辅助寄存器。
② 4个专用寄存器
SP堆栈指针寄存器。它在堆栈中存放栈顶偏移指针,;BP基址指针寄存器。一般也用来存放访问内存时的基地址;SI源变址寄存器,DI目的变址寄存器。它们常常用在变址寻址方式中。
③ 4个段寄存器
CS代码段寄存器。存放当前程序所在段的段基址;DS数据段寄存器。存放当前程序所用数据段的段基址;SS堆栈段寄存器。存放当前程序所用堆栈段的段基址,ES附加段寄存器。存放当前程序所用辅助数据段的段基址。
④ 指令指针寄存器IP
16位的指令指针寄存器IP用于存放下一条执行指令的偏移地址。
⑤标志寄存器FR
它是16位寄存器,但只使用其中的9位,这9位包括6个状态标志位和3个控制标志位。状态标志记录了前面算术逻辑运算结果的一些特征;控制标志是用户自己通过指令设置的,设置后将对其后的操作产生控制作用。

2.2 8086流水线是怎么样通过总线接口部件和执行部件来进行的?

答:8086流水线技术是利用8086内部指令队列,使8086/8088的执行部件和总线接口部件并行工作。其工作过程如下:当8086的指令队列中有两个空字节,或者8088的指令队列中有一个空字节,总线接口部件就自动执行一次指令周期,从内存中取出后续的指令代码放入队列中。当执行部件需要数据时,总线接口部件根据执行部件给出的地址,从指定的内存单元或外设中取出数据供执行部件使用。当运算结束时,总线接口部件将运算结果送入指定的内存单元或外设。当指令队列空时,执行部件等待,直到有指令为止。若总线接口部件正在取指令,执行部件此时正好发出访问总线的请求,则必须等总线接口部件取指令完毕后,该请求才能得到响应。一般情况下,程序按顺序执行,但当遇到跳转指令时,总线接口部件就使指令队列复位,从新地址取出指令,并立即传给执行部件去执行。
所以,8086流水线技术减少了CPU为取指令而等待的时间,提高了CPU的利用率,加快了整机的运行速度,也降低了对存储器存取速度的要求。

2.3什么是最小工作模式?最大工作模式?
答:为了尽可能使8086/8088CPU适应各种使用场合,8086/8088CPU通常有两种工作模式:最大工作模式和最小工作模式。
最小工作模式,就是在系统中只有8086或者8088一个微处理器。在这种系统中,所有的控制信号直接由8086或8088产生,因此,系统中的总线控制逻辑电路被减到最少。
最大工作模式,是相对最小工作模式而言。在此工作模式系统中,一般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微处理器,但是主处理器只有一个,其他的处理器均为协处理器,协助主处理器工作。

2.4 什么是逻辑地址?8086系统中的物理地址是怎样形成的?假如CS=4000H,IP=2200H,其物理地址是多少?
答:逻辑地址是由段基址和偏移地址两部分构成,通常由编程人员在指令中使用。8086系统中任何一个存储单元对应20位的物理地址,都是由逻辑地址转换得来的。
8086存储器中的物理地址是由内部总线接口部件BIU——地址加法器产生。由地址加法器把16位段寄存器的内容转换为20位物理地址,即段基址左移4位后,再加上有效偏移量地址。
物理地址=CS×4+IP=40000H+2200H=42200H

2.5 阐述8086系统中存储器的结构特点
答:8086CPU为了能够对存储器进行字节和字的访问,在技术上将1M字节的存储器空间分成两个512K字节(219)的存储体。一个存储体中包含偶数地址,该存储体被称为偶存储体;另一个存储体中包含奇数地址,该存储体被称为奇存储体,两个存储体之间采用交叉编址方式,然后通过A0 和BHE组合就可以确定对哪一组存储体进行访问,是对字节还是对字进行访问。

2.6 什么是字对准存放?什么是字不对准存放?
答:在存储器中,对要存放的字,其低位字节可以从奇数地址开始存放,也可以从偶数地址中开始存放;如果从奇数地址开始存放称为非规则存放,按非规则存放的字称为字不对准存放。从偶数地址中开始存放称为规则存放,按规则存放的字称为字对准存放。
使用字对准存放要在一个总线周期完成,用字不对准存放则需要两个总线周期才能完成。所以为了加快程序运行速度,编程时应尽可能使用字对准存放。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