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http vs https

诗与泡面 2022-02-09 阅读 103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VS HTTPS(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Secure)

标题内容
HTTP是什么?定义、概述、请求方法、版本发展
HTTP原理是什么?引入、副作用
七层网络协议定义、每层协议内容
HTTPS定义、概述
HTTP 替换为 HTTPS方法、副作用
HTTPS 替换为 HTTP方法、副作用
Web服务器Nginx、Apache、BFE

HTTP

定义

  • 超文本传输协议(英文: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缩写: HTTP)
  • 是一种用于分布式、协作式和超媒体信息系统的应用层协议。HTTP是万维网(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W3C)的数据通信的基础。

概述

  • HTTP是一个客服端(用户侧)和服务端(数据侧)之间请求和应答的标准,通常使用TCP协议。通过使用网页浏览器(Chrome、Firefox、IE…)、网络爬虫(WireShark…)或者其他的工具(Code…),客户端发起一个HTTP请求到服务器上指定端口(默认端口为80),我们称这个客户端为用户代理程序(user agent),应答的服务器上存储着一些资源,比如HTML文件和图像,我们称这个应答服务器为源服务器(origin server)。在用户代理和源服务器中间可能存在多个“中间层”,比如代理服务器(正向或者反向)、网关或者隧道(tunnel)。
  • 尽管TCP/IP协议是互联网上最流行的应用,但是在HTTP协议中并没有规定它必须使用或者它支持的协议层。事实上HTTP可以在任何互联网协议或者其他网络上实现。HTTP假定其下层协议提供可靠的传输。因此,任何能够提供这种保证的协议都可以被其使用,所以其在TCP/IP协议中使用TCP作为其传输层。
  • 通常,由HTTP客户端发起一个请求,创建一个到服务器指定端口(默认是80端口)的TCP连接。HTTP服务器则在那个端口监听客户端的请求。一旦收到请求,服务器会向客户端返回一个状态,比如"HTTP/1.1 200 OK",以及返回的内容,如请求的文件、错误信息、或者其他信息。

请求方法

  • HTTP/1.1 协议中共定义了八种方法(也叫动作)来以不同方法操作指定的资源;

  • GET: 向指定的资源发出"Show"请求。使用GET方法应该只用在读取资料,而不应当被用于产生“副作用”的操作中,例如在网络应用程序(web application)中。其中一个原因是GET可能会被网络爬虫(web crawler)等随意访问。浏览器直接发出的GET只能由一个url触发。GET上要在url之外带一些参数就只能依靠url上附带querystring。

  • HEAD: 与GET方法一样,都是向服务器发出指定资源的请求。只不过服务器将不传回资源的文本部分。它的好处在于,使用这个方法可以在不必传输全部内容的情况下,就可以获取其中“关于该资源的信息”(元信息或者元数据)。

  • POST: 向指定资源提交数据,请求服务器进行处理(例如提交表单或者上传文件)。数据被包含在请求文本(request body)中。这个请求可能会创建新的资源或者修改现有资源,或者二者皆有。每次提交,表单的数据被浏览器用编码到HTTP请求的body里。浏览器发出的POST请求的body主要有两种格式(type),一种是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用来传输简单的数据、大概是"key=value&key1=value1"这样的格式。另外一种是传文件,会采用multipart/form-data格式。采用后者是因为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的编码方式对于文件这种二进制的数据非常低效

  • PUT: 向指定资源位置上传其最新内容。

  • DELETE: 请求服务器删除Request-URL所标识的资源。

  • TRACE: 回显服务器收到的请求,主要用于测试或者诊断。

  • OPTIONS: 这个方法可使用服务器传回该资源所支持的所有HTTP请求方法。用'*'来代替资源名称,向Web服务器发送OPTIONS请求,可以测试服务器功能是否正常运作。

  • CONNECT: HTTP/1.1 协议中预留给能够将连接修改为隧道方式的代理服务器。通常用于SSL加密服务器的链接(经由非加密的HTTP代理服务器)。

  • PATCH: 用于将局部修改应用到资源(由RFC 5789指定的方法)

  • 方法名称是区分大小写的。当某个请求所针对的资源不支持对应的请求方法的时候,服务器应当返回状态码405(Method Not Allowed),当服务器不认识或者不支持对应的请求方法的时候,应当返回状态码501(Not Implemented)


安全方法

  • 对于GET和HEAD方法而言,除了进行获取资源信息外,这些请求不应当再有其他意义。也就是说,这些方法应当被认为是“安全的”。客户端可能会使用其他“非安全”方法,例如POST,PUT以及DELETE,应该以特殊的方式(通常是按钮而不是超链接)告知客户可能的后果(例如一个按钮控制的资金交易),或者请求的操作可能是不安全的(例如某个文件将被上传或者删除)。

  • 但是,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服务器在处理某个GET请求时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事实上,很多动态资源会把这作为其特性。这里重要的区别在于用户并没有请求这一副作用因此不应该由用户为这些副作用承担责任


副作用

  • 假如在不考虑诸如错误或者过期等问题的情况下,若干次请求的副作用与单次请求相同或者根本没有副作用,那么这些请求方法就能够被视作"幂等(idempotence)"的。GET,HEAD,PUT和DELETE方法都有这样的幂等属性,同样由于根据协议,OPTIONS,TRACE都不应该有副作用,因此也理所应当也是幂等的。
  • 假如一个由若干请求组成的请求序列产生的结果,在重复执行这个请求序列或者其中任何一个或者多个请求后仍没有发生变化,则这个请求序列便是“幂等”的。但是,可能出现一个由若干请求组成的请求序列是“非幂等”的,即使这个请求序列中所有执行的请求方法都是幂等的。例如,这个请求序列的结果是依赖于某个会在下次执行这个序列的过程中被修改的变量

幂等性(idempotence)

为什么需要幂等性(idempotence)?分布式不行吗?

七层网络协议

HTTPS

定义

  • 超文本传输安全协议(英语: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Secure,缩写: HTTPS; 常称为HTTP over TLS、HTTP over SSL 或者 HTTP Secure)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安全通信的传输协议。HTTPS经由HTTP进行通信,但利用SSL/TSL来加密数据包。

目的

  • HTTPS开发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对网站服务器的身份认证,保护交换资料的隐私与完整性。

概述

  • HTTPS是在不安全的网络上创建一个安全通道,并可在使用适当的加密包和服务器证书可被验证且可被信任时,对窃听和中间人攻击提供合理的防护,这也是HTTPS的主要作用。
  • HTTPS的信任基于预先安装在操作系统中的证书颁发机构(CA)。因此,与一个网站之间的HTTPS连线仅在这些情况下可被信任:
1. 浏览器正确地实现了HTTPS且操作系统中安装了正确且受信任的证书颁发机构;
2. 证书颁发机构仅信任合法的网站;
3. 被访问的网站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证书,也就是说它是一个由操作系统信任的证书颁发机构签发的(大部分浏览器会对于无效的证书发出警告)
4. 该证书正确地验证了被访问的网站(例如,访问`https://www.example.com`时收到了签发给`example.com`而不是其他域名的证书);
5. 此协议的加密层(SSL/TSL)能够有效地提供认证和高强度的加密。

历史发展

  • HTTPS于1994年首次被网景公司(Netscape)提出,随后扩展到互联网上。
  • 最初,HTTPS是与SSL(Secure Sockets Layer)一起使用的;在SSL演变为TSL(Transport Sockets Layer)时,HTTPS也由在2000年五月公布的RFC 2818正式确定下来。
举报

相关推荐

HTTP VS HTTPS

【HTTP】http与https

HTTP、HTTPS原理

HTTP与HTTPS

HTTP/HTTPS详解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