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pythonn 相关性系数筛选法

zhaoxj0217 2023-07-15 阅读 60

相关性系数筛选法在Python中的应用

在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中,我们经常需要从大量的特征中选择出与目标变量相关性较高的特征。相关性系数筛选法(Correlation-based Feature Selection)是一种常用的特征选择方法,可用于确定特征与目标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本文将介绍相关性系数筛选法在Python中的应用,并提供代码示例。

相关性系数简介

相关性系数用于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常用的相关性系数有Pearson相关系数、Spearman相关系数和Kendall Tau相关系数等。

  • Pearson相关系数:用于衡量两个连续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取值范围为-1到1,值越接近1说明变量之间线性相关性越强,越接近-1说明变量之间呈负相关,接近0则说明变量之间没有线性关系。
  • Spearman相关系数:用于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的单调关系,可以是线性关系或非线性关系。取值范围也为-1到1,与Pearson相关系数类似。
  • Kendall Tau相关系数:也用于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的单调关系,不同于Spearman相关系数的是,它不考虑数据的差距,只考虑数据的相对大小关系。

相关性系数筛选法的步骤

使用相关性系数筛选法选择特征的一般步骤如下:

  1. 计算每个特征与目标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系数。
  2. 根据设定的阈值,选择相关性系数高于阈值的特征。

相关性系数筛选法的代码示例

下面我们将使用Python和pandas库来演示如何使用相关性系数筛选法选择特征。

首先,我们需要导入必要的库和数据集:

import pandas as pd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boston

# 导入Boston房价数据集
boston = load_boston()
df = pd.DataFrame(boston.data, columns=boston.feature_names)
df['target'] = boston.target

接下来,我们可以计算每个特征与目标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系数:

# 计算相关性系数
correlation_matrix = df.corr()
correlation_with_target = correlation_matrix['target'].abs()

然后,我们可以设定一个阈值,选择相关性系数高于阈值的特征:

# 设置阈值
threshold = 0.5

# 选择相关性系数高于阈值的特征
selected_features = correlation_with_target[correlation_with_target > threshold].index.tolist()

最后,我们可以打印出所选特征的名称:

# 打印所选特征的名称
print("Selected Features:", selected_features)

总结

相关性系数筛选法是一种常用的特征选择方法,可用于确定特征与目标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本文介绍了相关性系数筛选法的原理和步骤,并提供了使用Python进行相关性系数筛选的代码示例。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相关性系数和阈值,以提高特征选择的效果。

希望本文对你理解和使用相关性系数筛选法有所帮助!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