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对降本增效的理解

看到刘润的一篇文章,对降本增效有了较为完整的理解,这里总结一下。

本:租金成本、人力成本、流量成本

效:坪效、人效、元效

(一)坪效和租金成本

就是门店每平方米创造的收入。即坪效=店铺总收入➗单店总面积。结果越高,效率越高。即当租金成本是你的主要成本的时候,你优先考虑降的本,是租金成本,优先考虑要增的效,是坪效。

例子:星巴克通过品牌溢价来降低租金、上岛用“额外”简餐来提高坪效、瑞幸用外卖来提高坪效。

(二)人效与人力成本

就是每一人创造的收入。即人效=总收入➗总人数。即当人力成本是你的主要成本的时候,你优先要考虑降的本,是人力成本,优先考虑要增的效,是人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减少工资,甚至是减员。生死关头,活下去,是头等大事。

如何入手?

1.重视流程:减少尝试带来的损耗,从而提高人效。

2.善用工具:导购、私域工具、VIP服务。(个人理解:从IT服务角度来看,就是重复的事务性工作流程化、规范化,重复的技术性工作自动化,所以需要协同工具、自动化工具

(三)元效与流量成本

就是每一元钱所带来的收入。可以用理解ROI的方式,来理解元效。元效的敌人是流量成本。即当流量成本是你的主要成本的时候,你优先考虑降的本,是流量成本,优先考虑要增的效,是元效。短期看流量,长期看品牌。从流量成本里省出来的费用,就是“元效提升”,就是“品牌溢价”。

(四)总结来说

如果是租金成本占了大头,那就重点抓坪效。

如果是人力成本占了大头,那就重点抓人效。

如果是流量成本占了大头,那就重点抓元效。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