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python fishers检验

迎月兮 2024-08-30 阅读 21

Python中的Fisher检验:一项重要的统计工具

Fisher检验,也称为Fisher精确检验,常用于统计学中评估两个分类变量之间的关联性。它特别适用于样本量较小的情况。这项检验基于列联表,通过计算在原假设前提下观测结果出现的概率来得出结论。

在实际数据分析中,Fisher检验能帮助我们确定分类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从而为进一步的决策提供依据。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Python中的scipy库进行Fisher检验,并包含相应的代码示例和图示。

Fisher检验的原理

Fisher检验的基础是列联表,它显示了两个分类变量的频率分布。我们通常通过构建一个2x2的列联表来进行分析。假设我们希望比较两种药物的效果,我们可以构建如下列联表:

药物A 药物B
效果良好 a b
效果不良 c d

Fisher检验的步骤

  1. 构建列联表:根据数据创建一个2x2的列联表。
  2. 计算p值:使用Fisher检验计算p值,以确定是否拒绝原假设。
  3. 解释结果:根据p值判断两种药物的效果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Python代码实现

我们将用Python代码来实现以上步骤。首先,确保你安装了scipy库,如果没有安装,请运行下面的命令:

pip install scipy

以下是进行Fisher检验的代码示例: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cipy.stats import fisher_exact

# 创建列联表
# 假设我们有以下数据:
# 药物A:效果良好a=10,效果不良c=5
# 药物B:效果良好b=8,效果不良d=3

table = np.array([[10, 8],
                  [5, 3]])

# 执行Fisher检验
odds_ratio, p_value = fisher_exact(table)

print("Odds Ratio:", odds_ratio)
print("P-value:", p_value)

在这个代码示例中,我们首先创建了一个包含药物效果的列联表。然后,我们使用fisher_exact函数计算了赔率比和p值。这些结果将帮助我们判断两种药物之间的效应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结果解释

一般来说,若p值小于0.05,我们可以拒绝原假设,认为两种药物的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如果p值大于0.05,那么我们不能拒绝原假设。

类图示例

在我们的代码中,我们可以用类图表示Fisher检验的主要组成部分。以下是用Mermaid语法绘制的类图:

classDiagram
    class FisherTest {
        - table: array
        - odds_ratio: float
        - p_value: float
        + create_table(data: list)
        + execute_test()
        + interpret_results()
    }

甘特图示例

下面是一个甘特图,表示实施Fisher检验的步骤进度:

gantt
    title Fisher检验实施步骤
    dateFormat  YYYY-MM-DD
    section 数据收集
    收集样本数据            :a1, 2023-10-01, 5d
    section 数据分析
    构建列联表            :a2, 2023-10-06, 3d
    执行Fisher检验         :a3, 2023-10-09, 2d
    section 结果解释
    解释p值和结果          :a4, 2023-10-11, 2d
    文档撰写               :a5, 2023-10-13, 3d

结论

Fisher检验是一个强大的统计工具,特别适合用于小样本数据的分类变量分析。借助Python中的scipy库,我们可以轻松地实现Fisher检验,获得重要的统计结论。有了这些知识,您可以在实际工作中更有效地进行数据分析,帮助做出科学的决策。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您理解Fisher检验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为您的数据分析工作提供便利。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