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摘记


把时间当作朋友
李笑来

◆ 人生是马拉松 胜者不一定是跑得最快的

人们常说“要与时间赛跑”,我却觉得自己一直被时间追着跑,被追得死去活来。

◆ 希望时间也是我的朋友

动机是一回

事儿,预期是一回事儿,而结果往往又是另外一回事儿。

◆ 前言

人是没办法管理时间的,时间也不听从任何人的管理,它只会自顾自一如既往地流逝。“管理时间”只不过是人们的一厢情愿而已。换言之,人类能做的事情顶多只不过是发明改进测量时间的工具而已,根本没有任何办法去左右时间。

要管理的不是时间,而是自己。人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却又各自生活在自己的那个版本之中

我竟然没有意识到“管理”的焦点根本就不应该是时间,而应该是我自己!

◆ 第0章 所有人的困境

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事实上,在不停地为学生解释疑问的过程中,我自己学到的东西更多,而更多的程度超乎想象。学生的问题来自于各个方面,或神奇或可怕,或有趣或诡异,但都是基于他们对现状的思考和疑惑。最终,我的发现是,所有的学生提问都是源自于所有人共有的弱点:懒惰。

很多学生“既勤奋又懒惰”的怪异现象来自于他们的“时间压力”感受。

他们既勤奋又懒惰,既聪明又愚蠢,既勇敢又懦弱,既满怀希望又时时刻刻面临绝望,既充满自信又随时随地体会卑微……

◆ 第1节 了解心智的力量

我觉得你的方法颇有些道理,但我不是很确定。问题在于,如果我决定使用你的方法的话,那么就好像是投资一样,是要投入时间、精力,甚至金钱的。如果在我根本不能确定我的这个选择究竟能给我带来怎样的结果的情况下,我就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那我不就是连傻瓜都不如了么

确实去做了,并且坚持到底,那么方法是对是错,自然就会明了。(更何况,有的时候用错误的方法都可能成功,反而用了正确的方法却不一定成功——这个道理以后我会提到。)

因“不知道学习有什么用”而选择努力学习的人,每时每刻都充满了收获,并且会在将来的某一天获得更多的“意外”收获,哪怕他们可能显得“漫无目的”——结果真的是天壤之别。

那些少数能够提出建设性意见的人,是不会抱怨“上司很愚蠢”的,因为,他们要么想办法帮助上司解决问题,要么就在爱莫能助的时候选择离开去自行其是。

以上是从猎头的角度出发分析的情况。反过来,如果有一天猎头找到你了,也许你应该明白,其实那不见得是一件特别令人高兴的事情。因为,很可能你是被定义为“二流人才”,才使那个猎头对你产生巨大兴趣的

所以,我觉得兴趣并不是很重要。只要一件事儿你能做好,并且做到比谁都好,或者至少比大多数人好,你就不会对那件事情没兴趣

做得多了,自然就擅长了;擅长了,就自然做得比别人好;做得比别人好,兴趣就大起来了,而后就更喜欢做,更擅长,更……良性循环

我一直想说的是——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比起“用功”来说,方法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应该是最重要的策略。
坚持,

◆ 第1节 何谓心智

最终,一个人的心智可以被开启、培养、发展,可以被重建,再进一步甚至可以被反复重建。

上面这个场景是不是非常熟悉呢

答案是你的大脑太活跃了。一个人拥有活跃的大脑原本是好事,但是,在很多的时候,也可能是坏事——就像你前面看到的那样。你的大脑非常活跃,并且你的注意力最容易接受它的指令;所以,甚至在你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它在不停地操控你的注意力。然后,你就这样轻易地被你的大脑所左右。

你的大脑并不是你,你的大脑是(属于)“你的”大脑。

你要明白你不应该隶属于你的大脑,而应该是你拥有你的大脑,并且应该是你可以控制你的大脑

对痛苦的深刻感受会扭曲或者抹煞我们感知其他事物的能力

那是一个14岁的男孩。8岁那年的11月,他的母亲突然去世。9岁那年的11月,他从梯子上掉下来,摔断了胳膊。10岁那年的11月,他骑自行车时发生车祸,造成头骨断裂,还伴有严重的脑震荡。11岁那年的11月,他从天窗跌了下来,造成臀部骨折。12岁那年的11月,他从滑板上摔下来,导致手腕骨骨折。13岁那年的11月,他被汽车撞伤,造成骨盆断裂……

我也没像那个男孩儿一样不幸——他太不幸了,甚至有规律地不幸

痛苦就是这样,一旦我们竟然能运用心智把我们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上去的时候,痛苦就会几乎自动消失,在你重新注意它之前,它不会回来。

为一个可以运用自己心智的人,了解了我们大脑所拥有的这种遗忘痛苦的机制之后,就可以解决另外一个因为反复出现而无法遗忘的痛苦。

不禁长叹:“怎么就这么没出息,怎么会好了伤疤就忘了疼呢!”

一个人遗忘痛苦的能力特别强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这个人会很轻易地原谅自己。

第一种办法是当你面临尴尬的时候,记得一定要拿出纸笔来,把你所遇到的尴尬记录下来——当然,最好是记录在同一个本子里。这样的记录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它会提醒你,这是你曾经遇到过的尴尬。

坚持不懈是什么来着?——策略加上重复。

他的策略使得他比别人重复得更轻松、更愉快,

记得前段时间考科目四考的时候感觉好紧张,后来就觉得好奇怪。刚开始是觉得自己因为觉得简单没看,心里没底导致的。后来仔细分析发现是压力太大,抱负太重压的喘不过气,因为这次不过面子挂不住,姐姐老是说简单,还有就是不过至少要等半个月,影响入职,影响一系列的计划…所以输不起真的可怕 引自“越勤奋人越输不起,越输不起人越勤奋”

而且意志坚强,经得起困难和挫折,更容易取得成功。

.希望自己的欲望马上获得满足(instant gratification)是大多数人的天性;b.野心永远是少数人的天性。

要知道一个人有无自制能力和此人是否有才华,其实是完全不相干的引用“有才华能自制=迅速成功;有才华无自制=碰运气;无才华有自制=慢速成功;无才华无自制=一事无成”
要知道一个人有无自制能力和此人是否有才华,其实是完全不相干的

同样的道理,酗酒无度的、嫖娼乐此不疲的、吸毒不顾死活的、玩电游没完没了的,都是这种“希望自己的欲望马上获得满足的天性”

平静接受并且正确认识自己的天性是改变天性的第一步

工作和学习上,坚决不要放纵

“推迟满足感”是心智成熟的人必备的能力,也是需要挣扎和锻炼才可以习得的能力

真正拥有耐心,甚至惊人的耐心的你,生活就会从此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你会变成一个守时的人,一个生活有规律的人,一个身边的朋友都信赖的人

◆ 第1节 精确感知时间

基于过程的记录,不仅更详尽,还有另外一个巨大的好处——遇到结果不好的时候,更容易找到缘由。

它会使你对时间的感觉越来越精确。

养成任何非天生的习惯,都是需要挣扎才能做成的事情。我们只有一个习惯是天生的——“懒惰”。

“心智开启”的起点是“意识到可以自律”,而心智发展的过程就是克服懒惰的过程

当我们决心改变的时候,“懒惰”便会指使我们的那个“大脑的自我保护功能”——“遗忘”——起作用,让我们不知不觉停止改变。

与懒惰抗争、停止遗忘、坚持改变的工具,就是纸笔

养成记录你每日时间开销的习惯吧。

他生气不是因为我说了实话,是因为没听到他想要听到的话。

无论变化多块,计划总应该是有的。只不过,制定计划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变化。于是,我开始认真思考,以自身的情况,究竟适合制定多久的计划呢?换言之,每个计划的期限究竟应该设为多久才可能用我平凡甚至平庸的能力和天分顺利实施呢?

如果你想改变你自己,或者你目前的处境并不令人满意,那就一切从简——找一个你觉得该给你带来改变的行动,然后去做就是了。不要怕碰壁,不要怕失败,那是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

◆ 第1节 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

所有的人获取知识的最为基础的手段就是“体验”。所谓“体验”,通俗地说就是来自我们五官的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

于是,“阅读”就成了获取知识的更加重要的手段,当然也是相对更加需要心智能力的手段。

除了“试错”、“观察”、“阅读”之外,“思考”,准确地说,“正确地思考”,才是获取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的主要手段。

所谓优秀的领导,能够把人们带到他们想去的地方;而所谓卓越的领导,能够把人们带到他们应该去的但是没想到过要去的地方。”能

.从人类整体发展情况来看,除了“文学”之外,文字还有更多其他的责任——传递信息,积累经验,共享知识等;b.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后者可能更重要一些。

如果,一个人不是很懒惰的话,那什么时候开始学都不晚啊

有的时候,你会很长时间没有一点点进展,但是某一刻开始感觉突飞猛进;而后,就又是长长的一段所谓的“平台期”。

把你学会的东西教给别人。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你在知识上不吝共享的经历,最终会让你明白这是最好的助人为乐的方法,并且获得的永远都是尊重

◆ 第1节 人人都能成功,你是否相信

要在承认资源稀缺的前提下研究如何提高“效率”

所谓的“人人都能成功”明显是荒谬的。首先,每个人拥有的资源不仅有限,并且各不相同,甚至大大不同。不妨设想一下极端情况:

反映的都是人们“想要拥有未曾拥有的物质或者资源”的强烈愿望。

生活无法彻底回避比较,但是,事实上无需比较就可以获得的欢乐和幸福也确实太多太多,只不过常常被人们忽略

于是,大量的时间被用来去追求必须通过比较才可以获得的欢乐和幸福,最终获得的只有更多的痛苦。可是时间却不会仅仅因为结果无法承受而倒流,时间的属性决定了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真正拥有从头再来的机会。

坚持到底就会成功的前提是,预期目标不仅现实并且可行,而后方法还得最好是正确的。总之,盲目坚持,大抵上没什么好结果。

一个人一旦认为自己的情况比较特殊,他从本质上就可能永远无法接受别人的建议。而我见过的少数几位没有说“我自己的情况比较特殊”的人,反倒往往会迅速校正自己的行为。
接受自己与别人没什么不同,至少没什么本质性上的不同,是心智正常成长的重要前提之一。

相信运气其实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

,他们只想办法赢,从来不赌。而反过来,那些竟然相信运气又好赌的,却注定不得善终。

尽管不应该盲目乐观,但一定不能悲观地生活。

们的所谓“友谊”实际上只不过是“交换关系”。可是,如果自己拥有的资源不够多不够好,那么就更可能变成“索取方”,做不到“公平交换”,最终成为对方的负担

说起来好笑,自己的智商有限到过去竟然没想到“量力而行”是如此高难度的行为模式——a.承认自己能力有限;b.不怕在别人面前露怯;c.敢于不去证明自己是“好人”……

专心打造自己,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独立的人,比什么都重要。

真正的关心最终只有一个表现:为之心甘情愿地花费时间,哪怕“浪费”时间。

◆ 第1节 最节省时间的方法:学习

自我管理必备之策略。如果,你是个团队的管理者,那么你的

想办法提前预知自己需要怎样的技能,然后确定那是一个自己可以通过练习真正熟练掌握的技能,而后制定长期计划,一点一点地执行该计划。这根本不是,也不可能是我一个人的独特见解。

相信我,谁都会迟到的。没有人可以一辈子从不迟到,

首先,不要盲目地试图减少睡眠时间。

其次,尽量不要减少与家庭成员和亲属交流的时间

最后,最好不要放弃你的社交时

要学会不停地帮助身边人

因为知识往往会在传递过程中让交流双方都发现新的意义。

当身边的人求助于你的时候,你要做的事儿就是尽量想办法帮助他们,如果确实无法提供帮助,就要当机立断地告诉他,你确实做不到。

想提高你的社交质量,你最好多花时间和精力把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哪怕只在某一个方面。

证明自己给别人看”。殊不知,“证明自己给别人看”恰恰是最浪费生命的一种行为。

过去的事情是无法更改的。现在的烦恼是无济于事的。所以,只要你是个旁观者,就会无比容易地看出这些想法多么不现实

美与丑的分别、强与弱的不同、聪明与愚蠢的差异,并不依附于个人想法而存在,也不会因为任何人独自的看法就发生任何改变。

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健康状态,要学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停止嘲弄他人。生

“尽量漠视自己的优点”就好了。

尽量漠视自己的优点”带来的最直接好处就是你会被赞誉淹没,因为你太“谦虚”了,太“低调”了

她的方法是在自己的语言中,把“优点”和“缺点”这两个词替换成“特点”。

适当地放纵一下自己。承认自己是一个有缺点的人是让心智获得解放的重要前提。真实的情况是,没有缺点的就不是人。前

收入低的人越是不爱惜时间——因为他的时间实在是没有什么价值,每一秒钟都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越是收入高的人越是吝惜自己的时间,

我们通过反馈学习的时候,往往需要同样的反馈不断重复才因此产生深刻的记忆,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

◆ 第1节 万事皆可提前准备

大多数事情都需要提前准备,也都可以提前准备。认识到这一点本身就几乎是一切改变的起点。

素材积累固然非常重要,然而,如果提前确定一个方向或者目标,那么就甚至可以积累很多原本不可能想象的素材——惊喜连连。

其实,“死记硬背”有另外一个令人印象截然相反的同义词——“博闻强识”。

在学习、工作上,一个人在某方面的能力究竟有多大,几乎直接取决于此人能在那方面提前多久进行过准备。很少有人真正提前足够的时间去做准备

准备不够充分,换言之,时间投入不够,再换言之,没有提前进行足够的准备。

环境条件贫富的区别甚至可能造成巨大的智力差异。
环境对个体的成长有着巨大的甚至难以逆转的作用。

浪费时间是可耻的,而浪费青春不仅是可耻的,更是可悲的,并且只能是无可挽回的。

人们总是说,笨鸟先飞,其实,有很多鸟之所以先飞也许并不是因为它们笨,相反,更可能是因为它们更聪明。

懒惰,是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时间精力去做任何事情。短视,是缺乏耐心而不能运用心智去展望未来。草率,是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时间精力去认真地调查研究。肤浅,是缺乏耐心而不能运用心智深入思考。夜郎自大,是因为缺乏耐心而拒绝观察外面的世界。而所有的成见与偏见,都是因为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认真分辨每个个体的特征,而宁愿用粗暴简单的分类方

于是,我的想法改变了我的态度。每当我的话被曲解的时候,我就尝试着把自己的不耐烦先放到一边——没过多久,就开始没有任何不耐烦的感觉了——然后再冷静想想。想法改变了态度,而态度反过来会改变看法。

◆ 补记

绝大多数学习上的成败与智商几乎没有任何关系,所有的失败都与且只与时间限制有关。于是就希望能把这些因貌似简单而被忽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