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概率论第一章 -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罗蓁蓁 2022-03-18 阅读 32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1.随机试验

随机实验的共同特点有:

  1. 可以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地进行
  2. 每次试验的结果不止一个,并且可以事先知道所有可能结果
  3. 在进行一次试验之前不能确定结果

2.样本空间、随机事件

样本空间及样本点定义

  • 随机试验: 随机试验用 E 代表

  • 样本空间:随机试验 E所有可能结果的集合称为样本空间,用 S 代表

  • 样本点:随机试验 E每个结果成为样本点

随机事件

  • 随机事件:我们称试验 E 的样本空间 S子集E随机事件,简称事件

  • 事件发生: 当且仅当事件中的一个样本点出现时,称这一事件发生

  • 必然事件:每次试验总是发生的,被成为必然事件,例如样本空间 S 本身。

  • 不可能事件: 空集不包含任何样本点,他也做为样本空间的自己,但他每次试验的不发生,故称为不可能事件

*事件间的关系与事件的运算

一、事件关系

设试验 E 的样本空间为 S ,并且 A,B,Ak(k=1,2,···)S 的子集。

  1. 包含/相等:
    A ⊂ B A⊂B AB
    A = B A=B A=B

  2. 和事件:
    A ∪ B = x ∣ x ∈ A 或 x ∈ B A∪B={x|x∈A 或 x∈B} AB=xxAxB

  3. 积事件:
    A ∩ B = x ∣ x ∈ A 且 x ∈ B A∩B={x|x∈A 且 x∈B} AB=xxAxB

  4. 差事件:
    A − B = x ∣ x ∈ A 且 x ∉ B A-B={x|x∈A 且 x ∉ B} AB=xxAx/B

  5. 互斥事件/互不相容:
    A ∩ B = Ø A∩B = Ø AB=Ø

  6. 对立事件:
    A ∪ B = S A∪B=S AB=S
    A ∩ B = Ø A∩B=Ø AB=Ø
    请添加图片描述

二、事件运算

  • 交换律:
    A ∪ B = B ∪ A ; A ∩ B = B ∩ A A∪B = B∪A ; A∩B = B∩A AB=BA;AB=BA
  • 结合律:
    A ∪ ( B ∪ C ) = ( A ∪ B ) ∪ C ; A ∩ ( B ∩ C ) = ( A ∩ B ) ∩ C A∪(B∪C) = (A∪B)∪C;A∩(B∩C) = (A∩B)∩C A(BC)=(AB)CA(BC)=(AB)C
  • 分配律:
    A ∪ ( B ∩ C ) = ( A ∪ B ) ∩ ( A ∪ C ) ; A ∩ ( B ∪ C ) = ( A ∩ B ) ∪ ( A ∩ C ) A∪(B∩C) = (A∪B)∩(A∪C);A∩(B∪C) = (A∩B)∪(A∩C) A(BC)=(AB)(AC)A(BC)=(AB)(AC)
  • 德摩根率:
    A ∪ B ‾ = A ‾ ∩ B ‾ ;   A ∩ B ‾ = A ‾ ∪ B ‾ \overline{A\cup B} = \overline{A}\cap\overline{B};\space\overline{A\cap B} = \overline{A}\cup\overline{B} AB=AB; AB=AB

3.概率与频率

一、频率定义

在相同条件下进行 n 次试验:

频数:事件 A 发生的次数 nA 称为事件 A频数

频率:频数/试验次数 (nA/n) 称为频率

二、频率性质

  1. 任一事件 A
    0 ≤ f n ( A ) ≤ 1 0\leq f_{n}(A) \leq 1 0fn(A)1
  2. 必然事件 S
    f n ( S ) = 1 f_{n}(S) = 1 fn(S)=1
  3. 若A1,A2,···,Ak 为两两互不相容事件,则

f n ( A 1 ∪ A 2 ∪ ⋅ ⋅ ⋅ ∪ A K ) = f n ( A 1 ) + f n ( A 2 ) + ⋅ ⋅ ⋅ + f n ( A K ) f_{n}(A_1\cup A_2\cup···\cup A_K) = f_{n}(A_1)+f_{n}(A_2)+···+f_{n}(A_K) fn(A1A2AK)=fn(A1)+fn(A2)++fn(AK)

三、概率定义

对于 E 的每一个事件 A 赋予一个实数,记为 P(A) 称为事件 A 的概率。

四、概率满足条件

  1. 非负性
    对 于 每 一 个 事 件 A , 有 P ( A ) ≥ 0 对于每一个事件 A,有P(A) \geq0 AP(A)0

  2. 规范性
    对 于 必 然 事 件 S , 有 P ( S ) = 1 对于必然事件S,有 P(S) = 1 SP(S)=1

  3. 可列可加性

    若 A1,A2,··· An 是两两互斥事件则有下式
    P ( A 1 ∪ A 2 ∪ ⋅ ⋅ ⋅ ) = P ( A 1 ) + P ( A 2 ) + ⋅ ⋅ ⋅ P(A_1\cup A_2 \cup ··· ) = P(A_1)+P(A_2)+··· P(A1A2)=P(A1)+P(A2)+

五、概率重要性质

性质1:
P ( ∅ ) = 0 P(\emptyset) = 0 P()=0
性质2:有限可加性,即两两互不相容事件加和得到样本空间。
P ( A 1 ∪ A 2 ∪ ⋅ ⋅ ⋅ ∪ A n ) = P ( A 1 ) + P ( A 2 ) + ⋅ ⋅ ⋅ + P ( A n ) P(A_1\cup A_2 \cup ··· \cup An) = P(A_1)+P(A_2)+···+P(A_n) P(A1A2An)=P(A1)+P(A2)++P(An)
性质3:A ⊂ B
P ( B − A ) = P ( B ) − P ( A ) P(B-A) = P(B)-P(A) P(BA)=P(B)P(A)

P ( B ) ≥ P ( A ) P(B)\geq P(A) P(B)P(A)

性质4: 任一事件 A
P ( A ) ≤ 1 P(A)\leq1 P(A)1
性质5: 任一事件A
P ( A ‾ ) = 1 − P ( A ) P(\overline{A}) = 1-P(A) P(A)=1P(A)
性质6:加法公式
P ( A ∪ B ) = P ( A ) + P ( B ) − P ( A B ) P(A\cup B) = P(A)+P(B)-P(AB) P(AB)=P(A)+P(B)P(AB)

4.等可能概型(古典概型)

一、古典概型特点

  1. 试验的样本空间只包含有限个元素
  2. 试验中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同

二、古典概型计算公式

P ( A ) = ∑ j = 1 k P ( { e i j } ) = k n = A 包 含 的 基 本 事 件 数 S 中 基 本 事 件 的 总 数 P(A) = \sum_{j=1}^{k}P(\lbrace e_{i_{j}} \rbrace) =\frac{k}{n} = \frac{A包含的基本事件数}{S中基本事件的总数} P(A)=j=1kP({eij})=nk=SA

三、放回与不放回抽样

放回时: 各个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数不变,即 k 不变;样本空间中基本事件总数也不变,即 n 不变

不放回: 被抽出的事件中的基本事件数减少,即对应 ki 变小;样本空间中基本事件总数减少,即 n 变小。

5.条件概率

一、条件概率定义

在事件 A 发生的前提条件下事件 B 发生的概率,称为条件概率。

二、条件概率符合条件

条件概率符合概率定义中的三个条件

  1. 非负性:对于每一事件 B
    P ( B ∣ A ) ≥ 0 P(B|A)\geq 0 P(BA)0

  2. 规范性:对于必然事件 S
    P ( S ∣ A ) = 1 P(S|A)=1 P(SA)=1

  3. 可列可加性:B1,B2,··· 为两两互不相容事件
    P ( ⋃ i = 1 ∞ B i ∣ A ) = ∑ i = 1 ∞ P ( B i ∣ A ) P(\bigcup_{i=1}^{\infty}B_i|A) = \sum_{i=1}^{\infty}P(B_i|A) P(i=1BiA)=i=1P(BiA)

三、乘法定理

若设立该条件
P ( A ) > 0 P(A) > 0 P(A)>0
则有
P ( A B ) = P ( B ∣ A ) P ( A ) P(AB) = P(B|A)P(A) P(AB)=P(BA)P(A)
该式可以推广为更多事件
P ( A B C ) = P ( C ∣ A B ) P ( B ∣ A ) P ( A ) P(ABC)=P(C|AB)P(B|A)P(A) P(ABC)=P(CAB)P(BA)P(A)

四、*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

样本空间的划分定义

S 为试验 E 的样本空间,B1,B2,···,Bn 为 E 的一组事件

若满足以下两条件:

  1. B i B j = ∅ , i ≠ j , i , j = 1 , 2 , ⋅ ⋅ ⋅ , n B_iB_j = \emptyset, i \not= j, i,j=1,2,···,n BiBj=,i=j,i,j=1,2,n

  2. B 1 ∪ B 2 ∪ ⋅ ⋅ ⋅ ∪ B n = S B_1\cup B_2 \cup ··· \cup B_n = S B1B2Bn=S

即将该样本空间划分为 n 个两两互不相容的事件。

全概率公式:

设一事件AE 的事件,并通过上述划分,且 P(Bi) > 0。
P ( A ) = P ( A ∣ B 1 ) P ( B 1 ) + P ( A ∣ B 2 ) P ( B 2 ) + ⋅ ⋅ ⋅ + P ( A ∣ B n ) P ( B n ) P(A)=P(A|B_1)P(B_1)+P(A|B_2)P(B_2)+···+P(A|B_n)P(B_n) P(A)=P(AB1)P(B1)+P(AB2)P(B2)++P(ABn)P(Bn)
tip: 该公式是 通过加和 A 在每个划分事件中概率,得出A的总概率。

贝叶斯公式:
满 足 P ( A ) > 0   ;   P ( B i ) > 0 满足 P(A) > 0 \space;\space P(B_i) > 0 P(A)>0 ; P(Bi)>0

P ( B i ∣ A ) = P ( A ∣ B i ) P ( B i ) ∑ j = 1 n P ( A ∣ B j ) P ( B j ) , i = 1 , 2 , ⋅ ⋅ ⋅ , n P(B_i|A) = \frac{P(A|B_i)P(B_i)}{\sum_{j=1}^{n}P(A|B_j)P(B_j)},i=1,2,···,n P(BiA)=j=1nP(ABj)P(Bj)P(ABi)P(Bi),i=1,2,,n
tip:该公式通过结果求条件

即通过结果: B前提下A发生的概率 与 B的概率
P ( A ∣ B i )    P ( B i ) P(A|B_i) \space\space P(B_i) P(ABi)  P(Bi)
来求条件: A前提下B的概率
P ( B i ∣ A ) P(B_i|A) P(BiA)
这样我们就算不知道 A 发生的概率也可以求得 A 前提下 B发生的概率。

6.独立性

独立性,则是事件之间发生的概率互不干扰。

正好与条件概率相反

  1. 条件:事件两两互不相容

  2. 独立:为两两事件一定相容

P ( B ∣ A ) = P ( B ) P(B|A) = P(B) P(BA)=P(B)

P ( A B ) = P ( B ∣ A ) P ( A ) = P ( A ) P ( B ) P(AB) = P(B|A){P(A)=P(A)P(B)} P(AB)=P(BA)P(A)=P(A)P(B)

若 A 和 B 相互独立,则
A ‾ 与 B ‾ , A 与 B ‾ , A ‾ 与 B 相 互 独 立 \overline{A} 与\overline{B},A与\overline{B},\overline{A}与B 相互独立 ABABAB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