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按这趋势,我可能很快就失业了


文 / 陈楚(微信公众号:王不留)

王不留小记:

这个公众号主要是分享英语学习心得为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只能默默的写一些根本没有人看的文章,以此度过了很多个孤独的夜晚。

那时候,写作就像是和另一个自己对话,看看自己的差距在那儿,如何努力去弥补。

直到从某一天开始,在网络上慢慢有人在看我的文章,认同我的一些观点。我开始发现了布道的意义。

它不再是我一个人深夜里记录心得的呓语,它确实是可以改变某些东西的力量。

无数像我一样的平凡人,可能因为那么一两篇文章,从此踏上了幡然醒悟努力奋进的道路,甚至人生历程从此改变。有没有火种,其实很重要。

前天谷雨在《百度,这么弱,凭什么敢站上去?》提到,在人工智能时代,英语确实可能用不上了,然而,对于个人命运,学英语越发成了这种环境下逆天改命的机会。

我非常赞同她的观点。这几年,不断有朋友加入进来,分享他们的英语学习心得,我感受到了这个火种正在逐渐扩大。

我们大多数人,都过着普通人的人生,但最终写作不仅改变了我的读者,也改变了我,为我的人生也赋予了全新的意义。谢谢你们。

大家好,我叫陈楚,目前主要从事人工智能方面的工作,今天是我的第一篇分享,希望大家喜欢。

最近ChatGPT引发人工智能热潮,对于我们有何影响,网络上众说纷纭,但作为一个理科生,我更喜欢看数据来理解。

于是,我找到了一篇3月20号修正的关于GPT对美国劳动力影响的论文,比较有代表性,是OpenAI和宾夕法尼亚大学联合发表的,名字叫《GPTs are GPTs: An Early Look at the Labor Market Impact Potential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

按这趋势,我可能很快就失业了_公众号

摘录下论文的主要观点:

1、大约80%的美国劳动力里,可能至少有10%的工作任务会受到GPT的影响。

2、大约19%的工人里,可能至少50%的工作任务受到GPT的影响。

3、这种影响跨越了所有的工资水平。

4、高收入的工作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影响。

5、这种影响并不限于近期生产力增长较高的行业。

在“王不留”公众号,后台回复“失业”两字,获取该论文的PDF版。

针对具体的职业,以下表格里,百分比越大,越容易被GPT替代。

按这趋势,我可能很快就失业了_人工智能_02

简单来说,纯体力的岗位暂时安稳,受影响较大的职业有:翻译、作家、数学家、报税员、金融量化分析师、网站界面设计、记者等等,受影响较大的行业有:信息服务、出版业、保险业。

另外,学历越高的人受到的冲击越大,收入越高的人受到的冲击越大。

一个做前端的朋友和我说,她已经感受到了Stable Diffusion带给画师的压力,AI正在将一部分人长年累月积累起来的优势归零。

是啊,几乎所有人类可以通过刻意练习(专注-反馈)提升的认知技能,都将被AI代替,时间是在3年内。

另外,人类整体生产力将大幅提升,但这并不意味着分配更加公平,甚至会加剧失衡。

全球数以亿计的白领随着技能价值归零将在职场上变得可有可无,就像以前的缝纫工人、马车夫、木匠一样,不同的是,以前工人技能归零是跨度百年的历程,而现代白领的技能价值归零发生几年之内。

蒸汽机革命摧毁了很多手工业者,却催生了无数的商业机会。

如果你的定位是"出卖时间来换取报酬",那AI就是你的敌人。

如果你的定位是"打造自己的赚钱机器",那AI就是你的朋友。

在AI时代立于不败,我找了很多资料,认为对个人来说,比较可行的有这几个步。

1. 开始创建内容

2. 建立自己的受众

3. 不断尝试用产品去满足需求,直到找到突破点

4. 持续学习和更新知识和技能,适应AI时代的变化

5. 积极参与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利用AI技术提高效率和质量

6. 寻找新的商业模式和机会,适应市场的变化

7. 建立自己的品牌和信誉,提高竞争力和影响力

8. 不断创新和改进,保持优势和领先地位。

具体实践上,在我们这个技术圈里,高扬比较有代表性。

他在今年春节后觉察出AI浪潮已到来后,开始不断地去折腾去摸索,然后在“量子论”上持续分享ChatGPT实操文,他分享的过程其实就是他学习实践和总结的过程。

希望大家主动拥抱变化,在这个时代的历程里,坐上压路机,不作铺路石。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