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由于眼睛问题,更多的是休息,也把之前没时间听的很多节目都找了出来。当然,第一个听的就是《奇葩说》。为什么听《奇葩说》呢?因为,80后的小伙伴都应该知道,上学时有个电视节目叫《国际大专辩论赛》,而《奇葩说》找回了我的一个童年记忆。加上第五季请来的高晓松、蔡康永、马东、李诞、薛兆丰等多维度、多领域的大咖坐镇,让这个“草根辩论”节目变成了一个没有剧本的“话剧场”。
今天,我听了两集《奇葩说》,一集的辩题是“结婚前,我让伴侣在TA的房本上加我的名字,有错吗?”,另一集的辩题是“爸爸每周陪孩子低于12小时就被取消爸爸称号,你支持吗?”,不过,听完后,感觉多少有点儿小失望,都已经海选完了,而这两个辩题感觉还停留在海选的水平,也许精彩的辩题都留在后面了吧!
当然,这只代表个人的感觉和观点,也许是我的水平有限。不过,我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听《奇葩说》的两个思考习惯,希望能从另一个角度给出一种新的学习思维。
一个习惯是站在《奇葩说》导演的角度去思考制定辩题的初衷(也就是他为什么会出这个辩题?),另一个习惯是听到辩题后先不去听大家的观点,自己先从正方、反方的角度思考自己的论点,最后再去对比大家的观点。我想,您如果能用这两个习惯去看节目,一定能收获一个全新的视野。
好了,聊了一些感受,还是言归正传吧!我想给《奇葩说》提供三个与惢客相关的辩题。
第一个辩题是:“你是否支持社会上关于诚信的“一错即否”和“一善俱荣”现象?
我解释一下,“一错即否”就是一个人因为一件事做错了把这个人之前的荣誉都否定了。而“一善俱荣”就是这个人做了一件好事,他的什么都是好的,甚至开个店,不管商品好不好,大家都会去买他的东西。
第二个辩题是:“靠谱有没有标准?”
第三个辩题是:“电商平台需要中间商吗?”。
这三个辩题不管会不会被《奇葩说》采纳,从锻炼自己思维的角度思考,我还是收获满满的。也希望看到日记的您能去思考一下这三个辩题。
好了,今天的日记就到这里,《惢客创业日记》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