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代理模式
代理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它为其他对象提供了一个代理或者占位符,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代理模式可以在不改变原始对象的情况下,通过向代理对象添加额外的行为来控制对原始对象的访问。
代理模式通常用于以下情况:
- 远程代理:通过代理对象访问远程实体,例如网络请求。
- 虚拟代理:延迟加载昂贵的资源,例如图片资源等。
- 安全代理:控制对对象的访问权限。
- 智能代理:添加额外的操作或者日志记录。
代理模式包含以下角色:
- 抽象主题(Subject):定义了代理和真实主题的公共接口,可以是接口或者抽象类。
- 真实主题(Real Subject):实际执行业务逻辑的对象。
- 代理对象(Proxy):通过实现抽象主题接口,控制对真实主题的访问,并可以在访问前后做一些额外的处理。
代理模式应用场景
-
远程代理:为了隐藏对于网络交互的复杂度,可以使用远程代理。远程代理可以将网络请求封装在代理类中,客户端只需要和代理类进行交互,而无需了解网络通信的底层细节。
-
虚拟代理:虚拟代理用于延迟创建一个对象,在需要时才真正创建。虚拟代理可以用于代替一个昂贵或者耗时的操作,比如加载大图、或者执行复杂的计算。
-
安全代理:安全代理用于控制对真实对象的访问权限。通过代理对象,可以限制某些客户端调用真实对象的特定方法,或者只允许授权用户访问真实对象。
-
缓存代理:缓存代理用于缓存真实对象的结果,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当客户端请求相同的数据时,代理对象可以直接返回缓存中的结果,而无需再次执行真实对象的方法。
-
日志记录代理:日志记录代理可以在真实对象的方法执行前后,增加一些额外的操作,比如记录方法的参数、调用时间等。通过日志记录代理,可以方便地实现系统的日志记录功能。
代理的分类
代理模式根据不同的场景和用途,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分类:
-
静态代理:在编译期间就确定了代理类和真实对象的关系,代理类和真实类的关系在代码中是静态的,所以称为静态代理。
-
动态代理:在运行时动态生成代理类,动态代理可以在不修改原有代码的情况下,实现代理类的替换,使得代理类和真实对象的关系可以动态变化。
-
远程代理:远程代理是一种特殊的代理模式,它用于控制在不同的地址空间中的对象之间的访问。远程代理可以隐藏对象的位置和调用细节,使得使用者可以像调用本地对象一样调用远程对象。
-
虚拟代理:虚拟代理是一种延迟加载技术,在需要使用对象时才创建对象。虚拟代理可以用于节省系统资源,提高系统性能。
-
安全代理:安全代理控制对真实对象的访问权限,可以在代理类中添加额外的逻辑来进行权限验证和安全检查。
-
缓存代理:缓存代理用于在访问对象之前,对结果进行缓存,以提高性能。如果相同的请求再次到达,则直接返回缓存中的结果,而不是再次执行耗时的操作。
-
写入代理:写入代理用于控制对对象的写入操作,可以实现日志记录、事务处理等功能。
-
神经网络代理:神经网络代理是一种利用神经网络技术来实现的代理模式,通过训练神经网络,让代理类能够自动学习和适应用户的行为模式,并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智能推荐。
实例
// 定义一个接口
interface Image {
void display();
}
// 创建具体的实现类
class RealImage implements Image {
private String filename;
public RealImage(String filename) {
this.filename = filename;
loadFromDisk();
}
private void loadFromDisk() {
System.out.println("Loading image: " + filename);
}
public void display() {
System.out.println("Displaying image: " + filename);
}
}
// 创建代理类
class ProxyImage implements Image {
private RealImage realImage;
private String filename;
public ProxyImage(String filename) {
this.filename = filename;
}
public void display() {
if (realImage == null) {
realImage = new RealImage(filename);
}
realImage.display();
}
}
// 使用代理类
public class ProxyPattern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mage image = new ProxyImage("image.jpg");
// 图像将从磁盘加载
image.display();
// 图像不需要从磁盘加载
image.display();
}
}
在上面的例子中,Image
接口定义了要显示的图像的方法。RealImage
是实现Image
接口的具体实现类,它在display
方法中加载和显示图像。
ProxyImage
是一个代理类,它实现了Image
接口,并在display
方法中使用RealImage
类来加载和显示图像。此外,ProxyImage
只在需要时才创建并初始化RealImage
对象。
在ProxyPatternExample
类中,我们创建了一个ProxyImage
对象,并使用它来显示图像。第一次调用display
方法时,ProxyImage
将创建一个RealImage
对象,并从磁盘加载图像。第二次调用display
方法时,ProxyImage
将直接使用缓存的RealImage
对象,无需再次加载图像。
总结
代理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它允许通过创建一个代理对象来控制对另一个对象的访问。
该模式有三种主要的角色:抽象主题(Subject)、真实主题(RealSubject)和代理(Proxy)。
-
抽象主题(Subject):定义了真实主题和代理的公共接口,客户端通过这个接口来访问真实主题和代理对象。
-
真实主题(RealSubject):实现了抽象主题接口,是被代理的真实对象,执行真正的业务逻辑。
-
代理(Proxy):实现了抽象主题接口,并持有一个真实主题的引用。在对真实主题进行访问之前或之后,代理可以执行一些额外的操作。
代理模式的优点包括:
-
代理对象和真实对象之间的解耦:代理对象可以隔离客户端和真实对象之间的直接交互,客户端只需要和代理对象进行交互。
-
延迟加载:代理对象可以延迟加载真实对象,只有在需要时才创建真实对象,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和资源利用率。
-
添加额外功能:代理对象可以在执行真实对象的方法之前或之后执行一些额外的操作,例如权限验证、性能监控等。
代理模式的缺点包括:
-
增加了代码复杂性:由于引入了代理对象,系统的代码会变得更加复杂。
-
增加了系统的开销:由于引入了额外的代理对象,系统的开销也会增加。
适用场景:
-
远程代理:当需要访问远程对象时,可以使用代理模式来隐藏网络通信的细节。
-
虚拟代理:当创建真实对象的开销较大时,可以使用代理模式来延迟加载真实对象。
-
安全代理:当需要对客户端进行权限验证时,可以使用代理模式来实现权限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