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什么是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实用和高质量软件的学科。它运用计算机科学、数学、管理学等原理,采用系统化、规范化、可量化的方法进行软件开发、运行和维护,旨在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降低开发成本、保证工程按时完成。

🔍 核心目标与原则

软件工程的核心目标是在给定成本、进度的前提下,开发出具有以下特性的软件产品:

  • 适用性:软件能在不同系统约束下满足用户需求。
  • 有效性:高效利用计算机的时间和空间资源。
  • 可修改性:允许对系统进行修改而不增加原系统的复杂性。
  • 可靠性:能防止因概念、设计和结构等方面的不完善造成的软件系统失效,具有挽回因操作不当造成软件系统失效的能力。
  • 可理解性:系统具有清晰的结构,能直接反映问题的需求。
  • 可维护性:软件交付使用后,能够对它进行修改,以改正潜伏的错误,改进性能和其它属性,使软件产品适应环境的变化。
  • 可重用性:概念或功能相对独立的模块可以被重复使用。
  • 可移植性:软件从一个计算机系统或环境搬到另一个计算机系统或环境的难易程度。
  • 可追踪性:根据软件需求对软件设计、程序进行正向追踪,或根据软件设计、程序对软件需求的逆向追踪的能力。
  • 可互操作性:多个软件元素相互通信并协同完成任务的能力。

著名的软件工程专家 Barry Boehm 提出了确保软件产品质量和开发效率的七条基本原理

  1. 用分阶段的生命周期计划严格管理
  2. 坚持进行阶段评审
  3. 实行严格的产品控制
  4. 采用现代程序设计技术
  5. 结果应能清楚地审查
  6. 开发小组的人员应少而精
  7. 承认不断改进软件工程实践的必要性

📊 软件质量特性

国际标准 ISO/IEC 9126 定义了软件质量的六个主要特性及其子特性:

质量特性

含义

主要子特性

功能性

软件所实现的功能达到设计规范和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

适合性、正确性、安全保密性

可靠性

在规定的时间和条件下,软件维持其正常工作能力

成熟性、容错性、易恢复性

易用性

用户使用软件所需投入的努力及对使用的评价

易理解性、易学性、易操作性

效率

在规定的条件下,软件实现某种功能所需的计算机资源(时间、空间)的有效性

时间特性、资源特性

维护性

当环境改变或软件发生故障时,对其进行修改和完善所需投入的努力

易分析性、易改变性、稳定性、易测试性

可移植性

软件从某一环境转移到另一环境时,其适应新环境所需投入的努力

适应性、易安装性、共存性、易替换性

📖 发展历程

软件工程的发展与“软件危机”密切相关。20世纪60年代末,随着计算机应用普及,软件规模和复杂度急剧增长,出现了开发成本高、进度拖延、质量低下、维护困难等问题。为应对这些挑战,1968年北约会议首次提出了“软件工程”术语。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阶段:

  • 无软件概念阶段(1946-1955年):程序设计围绕硬件进行,规模小,无文档。
  • “意大利面”阶段(1956-1970年):软件作坊出现,但编码随意,缺乏规范,导致软件危机。
  • 软件工程阶段(1970年至今):开始采用工程化方法,提出生命周期、结构化程序设计等概念。
  • 面向对象阶段(1990年至今):面向对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成为主流,提高了软件的可重用性和可维护性。

🧩 主要研究内容与知识域

软件工程的研究内容广泛,通常涵盖十个知识域(根据SWEBOK):

  1. 软件需求:确定用户和系统对软件的要求。
  2. 软件设计:包括体系结构设计、详细设计、接口设计等。
  3. 软件构造:通过编码、调试、单元测试等生成可工作的软件。
  4. 软件测试: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验证软件是否满足要求并识别缺陷。
  5. 软件维护:在交付后修改软件以改正缺陷、改进性能或适应环境。
  6. 软件配置管理:管理软件系统的变更,保持完整性。
  7. 软件工程管理:计划、协调、度量、监控和控制软件项目。
  8. 软件工程过程:定义、实现、评估、度量、管理和改进软件过程。
  9. 软件工程工具与方法:支持软件开发的各种工具(如需求工具、设计工具、测试工具)和方法(如结构化方法、面向对象方法)。
  10. 软件质量:确保软件产品满足质量要求。

⚙️ 常用方法与开发模型

软件工程中常用的开发模型(或称生命周期模型)包括:

  • 瀑布模型:按固定顺序(需求、设计、编码、测试、维护)进行的线性模型。
  • 快速原型模型:快速构建原型以明确需求,减少不确定性。
  • 迭代和增量模型(如统一过程 RUP):将开发分为多个迭代,每次迭代产生一个可运行的增量。
  • 敏捷开发:强调迭代、协作、响应变化的轻型方法(如Scrum、XP)。

常见的方法论主要有:

  • 结构化方法:自顶向下,逐步求精,采用模块化设计。
  • 面向对象方法(当前主流):围绕对象和类组织软件,提高可重用性和可维护性。

🚀 现代应用与发展趋势

软件工程的应用已渗透到各行各业,从操作系统、数据库到电子商务、嵌入式系统、人工智能等。当前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

  • 敏捷与DevOps:追求更快的交付速度和开发运维一体化。
  •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赋能:利用AI辅助开发、测试和运维。
  • 云原生与Serverless:软件开发和部署更加依赖云平台。
  • 低代码/无代码开发:降低开发门槛,提高开发效率。
  • 持续关注安全与隐私:将安全考虑集成到开发全生命周期(DevSecOps)。
  • 软件即服务(SaaS):软件以服务形式提供,强调复用和订阅模式。

💎 总结

软件工程是将系统化、规范化、可量化的方法应用于软件开发、运行和维护的学科,旨在高效地生产高质量软件。它围绕一系列核心原则、质量特性和生命周期活动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随着技术发展,软件工程也在不断演进,敏捷、云原生、AI赋能等新范式持续推动着软件行业的进步。

希望以上信息能帮助你全面了解软件工程。如果你对软件工程的某个特定领域(例如敏捷开发、软件测试、 DevOps 等)感兴趣,我很乐意提供更详细的介绍。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