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设计原则
常见架构设计方案质量属性点有:性能、可用性、硬件成本、项目投入、复杂度、安全性、可扩展性等。在评估这些质量属性时,需要遵循架构设计原则:1.合适原则,2简单原则,避免贪大求全,基本上某个质量属性能够满足以 一定时期业务发展就可以了。
架构设计流程总结:
设计架构的时候,首先要分析出系统的复杂性。
架构师根据自己对业务的理解,挑选合适的架构模式进行组合,再对组合后的方案进行修改和调整。
新技术都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有技术又源于先前的技术。
备选方案的数量以3~5个备选方案为最佳。
备选方案的差异要比较明显。
备选方案的技术不要只局限于已经熟悉的技术。
通过360度环评的方式来评估备选方案。
按照质量属性的优先级来判断备选方案的优劣。
架构师需要对技术的细节和原理有较深入的理解,避免成为“PPT架构师”。
通过分步骤、分阶段、分系统等方式,尽量降低方案复杂度。
采取设计团队的方式来进行设计,可以博采众长,汇集团队经验,减少思维和经验盲区。https://www.gendan5.com/af/donglimei.html
计算高性能总结:
RPC模型:每次有新的连接就新建一个进程去专门处理这个连接请求。
TPC模型:每次有新的连接就新建一个线程去专门处理这个连接的请求。
Reactor模型的基础是I/O多路复用。
Proactor模型是非阻塞异步网络模式。
常见的负载均衡系统有3种:DNS负载均衡、硬件负载均衡和软件负载均衡。
硬件负载均衡用于实现集群级别的负载均衡。
软件负载均衡用于实现机器级别的负载均衡。
负载均衡算法分为:任务平分类、负载均衡类、性能最优类和Hash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