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非暴力沟通的四元素,在进行表达时可参照观察+感受+需要+请求进行灵活沟通。但是沟通一定是相互进行的,因此感知与倾听在非暴力沟通(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NVC)中至关重要。
1. 感知说者的 感受与需要
依旧是NVC四元素,听者应把握说者的 观察、感受、需要与请求。
其中观察不带有感情色彩,比较容易把握,请求主观性比较强。而其中最难把握也最需要把握的便是感受与需要,这样双方的沟通才能够进行下去,并做到共情。
体会与感知 可通过多个方面对对方的情感做出判断,
需要说明的是的确会存在误读的情况,要视具体情况及时做出反馈与询问,甚至可以反思为何会误读。例如焦虑型依恋人群会比较敏感,患得患失忧虑被弃则是自身的不安全依恋导致,还比如与不熟悉的人交流就可能因为不熟而导致误读。
2. 反馈
听者对说者表述内容的反馈 至关重要,既可以引导对方按照NVC四元素表述自己,也可以引导说者深刻挖掘内心的感受与需要,同时也有利于关系维护,关键问题的解决。
2.1. 反馈内容:挖掘说者的 感受与需要
NVC不要求所有人都按照NVC的结构进行表达沟通,研习过NVC的人完全可以与未学过NVC的人进行交流互动。
但是NVC要求倾听时要感知说者的感受与需要,如果说者表述比较混乱(例如混淆了评价与观察、感受与想法、评价与需要),谈话内容模糊不清,或者说者表述内容比较浅显。
听者在作倾听反馈时,就必须通过疑问句的形式对说者的谈话内容做进一步确定,并引导说者做出感受与需要的挖掘。
例如
对于深度信息挖掘的例子,可参照书中的P058 “让私生子女像以前那样见不得人”的精彩对话。
需要说明的是,深度挖掘与引导本质就是一个听者猜测说者内容的过程,但是注意猜测内容要合适,否则会引起听者负面情绪。情感较敏感者需要尤为注意。
例如
2.2. 反馈内容:确认
这个比较简单,但也很必要。
确认是指表示听者知晓了说者说的话,并应回复的内容。
例如
2.3. 反馈内容:安慰
安慰的内容是《非暴力沟通》一书中比较出彩的内容之一,告诉读者如何正确的安慰别人。
当说者表达出负面情绪时,通过安慰对方进行反馈非常重要,但是某些安慰方式并无效果,甚至事与愿违。(我曾见过纠正听者安慰方式的说者)
如果是只使用以下几种安慰的方式就不太理想:
● 评价
尽量不要做评价,即便是积极评价。
● 倾听者转换为说者
这个容易惹人恼,因为对方急需关注与反馈,听者必须做出反馈,而不是开始讲自己的事情,甚至自己的需要。
● 只关注观察结果
对于说者的内容,只关注说者观察内容的真实性,忽视了说者的感受与需要。
以上三种安慰方式不是说完全不能说,而是要保证对说者的感受与需要表达关注,其余内容见机行事即可。
例如:
2.4. 反馈内容:拒绝
如果说者的请求听者难以实现,甚至听者都难以继续倾听,此时就不得不向说者传达出拒绝的信号,但一定要注意表达方式,运用NVC四元素讲清楚。
2.5. 表达关注:非暴力沟通技巧
对于倾听 不太熟悉的人、上级领导、重要人物 或讨论某些较严肃的话题时,在反馈时无论反馈的是什么内容,均可借助NVC来表达听者的心理状态,并表达出听者的诚意与专注。
而最重要的是表达听者的感受与需要
同时注意在使用NVC进行反馈时,注意自身的神情、语气、肢体动作等,以表达听者的诚意。
NVC的理想沟通模式就是,你表达你的感受和需要,我再表达我的感受和需要,然后你再表达你的感受和需要…相互运用。
3. 爱自己
作为听者,NVC告诉我们要有一颗真诚的心,去感知、挖掘说者的诉说,并给予积极反馈。
实际上,我们最应该倾听的人,其实是我们自己,倾听我们自己内心的声音。这样不仅会明确地解决我们自身的关键问题,而且还能够使我们积极生活,不在沉浸在负面情绪中。
爱自己,至关重要。
3.1. 不完美的人生
无论是与他人比较,还是与内心中理想的我们比较,总能发现现实中的我们是不完美的,从而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
不仅如此,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我们要去面对,有的甚至无力改变,这也会导致我们的负面情绪。
像倾听他人一样,倾听我们自己,这些负面情绪的产生,本质上是自身需要没有被满足,进而可能会对我们自己产生异化的沟通方式(正如1.2.节所讲的那样)。
● 负面情绪:遗憾、悲伤、忧伤、发愁、沮丧
● 自我憎恨:羞愧、内疚、自责、痛苦,即将负面评价加到自己身上。
● 自我强迫:“我应该xxx”、“我必须xxx”、“我逼迫自己xxx”、“早说xxx”,压抑自己,即将强迫加到自己身上
● 自我惩罚:身体上自虐,心理上创伤性应急障碍(PTSD)等等
3.2. 倾听自我
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将内心的自我当成说者,运用NVC的倾听方法,感知、挖掘自我的感受和需要。
倾听自己可分为两步:
倾听 产生负面情感的我
细细体味自己的情感,思考为什么我会产生那样的负面情感,挖掘我的需要。
注意,上面这四个例子中前两个例子产生负面情绪与“我”的行为有关,而后两个例子与“我”的行为无关。
因此,进一步地,还要倾听 产生负面情感的我所观察 到的那个采取某种行动的我。
倾听 采取那种行动的我
既然是“我”的某些行为造成了“我”的负面情绪,那么要思考为什么我会采取那样的行动,挖掘我行动的需要。
当然如果发生的事情与“我”的行为无关,就可以不倾听采取行动的那个“我”。
对于中国社会文化而言,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利益,有的人会将公开表达自己的需要看作是消极的。实际上,并不一定如此,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并不一定会招致身边人的反感,当然这也与表达内容和方式有关。所以直击内心的感知需求,至关重要。
3.3. 转变思维
意思是说,之所以感到负面情绪是因为思维方式认为那样是不合适的。
不过在倾听他人时,尝试改变他人的思维方式比较困难也并不推荐,但是一定程度的改变自己 的思维方式的确可行的。
例如
将 “不得不” 代替 “我选择”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好有坏。
对于生活中一些 不得不、应该、必须、被迫 做的事情,如果只专注于其坏的一面,会使我们身心俱疲,但如果专注于其好的一面,将其变成我选择、我要、我想,是因为,能够给予我们动力。
例如
当然,有些事情则不能只专注于其好处,因为其坏处远远大于好处,切忌掩耳盗铃。
心理学
一些心理学能够教会我们思维模式,实际上这些思维模式只要能够得到自己的认同,并且振奋我们的内心,就完全可以接受。
这些心理学知识能够告诉我们如何看待世界,如何看待人际关系,这些对于倾听自我很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