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交换机的基本原理和配置

1.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2.以太网帧格式
3.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4.交换机的命令行配置
1.位于网络层和物理层之间
数据单元:帧 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护和拆除 帧包装,帧传输,帧同步 帧的差错恢复和流量控制
基于对应的协议进行通讯 以太网的数据传输效率在发展 2G-3G-4G-5G(通讯的技术迭代革命)
数据链路层基于MAC唯一性的物理地址来寻址的 用来识别一个以太网上的某个单独的设备或一组设备
MAC地址不会因为设备的转移而变化 MAC的唯一性是通讯的基准 MAC地址和我们实际的一个设备或者一组设备是绑定在一起的不会随着设备的位置,网络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MAC是以十六进制来表示的 分为两个部分 根据MAC地址的功能性来区分
2.以太网帧格式
前导码:(物理层)封装为比特流传输的时候 标识
帧起始定界符:数据划分传输的时候确定数据所在的位置 标识
目的地址:确定传输的目的地
源地址:发数据的地址
封装mac地址标明我要送达的目的MAC和源mac 分别占用6字节
类型:表示的是数据帧传输之后是用什么样的协议 用来标识上层协议的类型 例如0800H表示IP协议,0806H表示ARP协议
数据:传输的数据
帧校验序列:检查数据的完整性规整数据按照原有顺序排列
以太网帧格式以前导码起始,32为冗余校验码结尾
3.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数据中心机房全年保证尽可能的恒温 散热
接入层会汇聚到汇聚层,汇聚层会汇聚到核心层便于管理
①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基于MAC地址转发
初始状态--MAC学习(MAC地址表: MAC地址及对应的接口/端口号)--广播未知数据帧--接收方回应--交换机实现单播通信
②交换机以太网接口的工作模式
1.单工:两个数据站之间只能沿单一方向传输数据
2.半双工:两个数据站之间双向传输数据,但不能同时进行
3.全双工:两个数据站之间可双向且同时进行数据传输
③交换机以太网接口速率
1.接口连接是进行协商
2.协商失败则无法正常通信
④配置前的准备
1.Console电缆
2.物理连接:计算机COM口,交换机/路由器Console口
3.软件连接:超级终端,其他软件
⑤SecureCRT软件的使用
SecureCRT软件的配置:端口选择,选择连接方式,COM口属性
⑥命令行的层次关系
用户模式:查看统计信息
特权模式:查看并修改设备的配置
全局模式:针对整个交换机修改配置参数
接口模式:针对设备的接口修改配置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