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访问ollama 跨域

caoxingyu 07-05 15:00 阅读 4

访问ollama跨域是个常见的问题,尤其是在构建现代Web应用时,尤其是需要调用API服务的时候。跨域资源共享(CORS)策略限制了不同源之间的资源互访问,虽然这一机制具有保护性,但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能带来困扰。本博文将围绕“如何解决访问ollama跨域问题”进行设计与总结。

在我们的业务场景中,假设我们正在开发一个需要从ollama服务获取模型的前端应用,而该服务的API接口和我们的前端不在同一域名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的配置和架构设计,实现无缝的数据访问。

业务场景分析

假设我们的系统规模为:

[ N = \sum_{i=1}^{n} (U_i \times V_i) ]

其中, ( N ) 是系统的总用户数,( U_i ) 是第 ( i ) 个用户的访问量,( V_i ) 是用户的活跃度。基于这一公式,我们需要保障数据有效访问。

关键决策节点

在解决跨域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一系列关键决策。我们考虑了多种技术方案,并最终选择了以下解决方案:

版本 特性 备注
1.0 默认CORS配置 无法访问ollama
2.0 使用HTTP代理 减少跨域限制
3.0 修改ollama的CORS策略 解决了跨域问题
4.0 使用服务网关 增加了访问效率

高可用方案

为确保ollama服务的高可用性,我们设计了一个冗余数据访问架构。使用Nginx作为反向代理,配置CORS策略以支持跨域请求。以下是我们的系统架构类图,显示了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

classDiagram
    class Client {
        +request()
    }
    class Nginx {
        +proxyPass()
        +setHeader()
    }
    class OllamaService {
        +fetchModel()
    }
    Client --> Nginx
    Nginx --> OllamaService

性能攻坚

我们进行了压测以确保在高并发下的性能。在测试中,我们关注了系统的QPS(每秒查询数)和资源消耗。以下是相应的QPS计算模型:

[ QPS = \frac{Total\ Requests}{Total\ Time} ]

同时,为了优化资源利用,我们使用了桑基图进行可视化。

sankey-beta
    A[Browsers] -->|50%| B[Nginx]
    A -->|30%| C[Direct Requests]
    B -->|70%| D[Ollama Service]

复盘总结

在实施完解决方案之后,我们进行了全方位的复盘。通过评估架构的关键指标,形成了一套可复用的方法论。以下是我们对架构的评分雷达图:

radarChart
    title 架构评分
    "可扩展性": 5
    "安全性": 4
    "性能": 4
    "可靠性": 5
    "可维护性": 3

一次访谈中,工程师提到:

“我们成功地将ollama服务纳入了现有架构,改良了CORS策略,所有前端请求现在能够顺利到达。”

扩展应用

最后,我们希望能够将这一解决方案的开源贡献推向更广的社区。以下是我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分布饼状图。

pie
    title 应用场景分布
    "Web应用": 50
    "移动应用": 30
    "API服务": 20

通过这段过程,我们简要呈现了“访问ollama跨域”问题解决的全貌,也展示了业务架构设计的灵活性与多样性。希望大家在实际开发中能有所借鉴。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