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设计原本》笔记one


《设计原本》笔记one_项目管理

本书是著名计算机科学家Frederick的著作,他也是《人月神话》的作者。

读完此书我的感受很深,让我明白了设计目标与约束的重要性。全过程、多领域、多维度的对设计理念的剖析,让我对设计的深刻内涵越发觉得光辉闪耀。

其中第四部分(一套计算机科学家梦寐以求的房屋设计系统)让我很神往,对我的本行土木工程和未来的转行计算机视觉有了连接感,书中7个案例中有3个是关于房屋功能设计的,让我启发很大,深感自己土木基础有待加强。

Fred大牛本人对“记录”这件事的支持和方法也让我受益匪浅。我的阅读经验是先读最后的7个案例,再深挖内涵读其余部分。

设计的疑问

对一种技艺进行观察,并将所思所想运用到另一种技艺中,使得诸般妙用在一人的头脑中不断反思(新思维就不期而至了)。——培根

设计过程本身真的有这样不变的、放诸各种设计领域而皆准的属性吗?

《牛津英文词典》对设计这个动词的定义如下:

形成计划或方案,在头脑中整理或构思.......以备后续执行。

这一定义的要点在于计划、在头脑中和后续执行。

1.a design(一个设计是一个受造的事物)

2.design(设计过程,不加任何冠词)

3.to design(动词的设计)

设计理念(Design Concept),设计的概念完整性

而实在的System/360最完整、最忠实的化身,并不在那些芯片或金属元件里,而是《IBM System/360 Principles of Operation》这本给程序员参考的机器语言手册的文字和图表里。

设计理念的价值何在?

*伟大的设计都具备概念完整性——统一、经济、简洁。

*经常提及设计理念,对于设计团队的内部沟通也有极大的帮助。

如果设计理念本身就是焦点,而不是拐弯抹角的表达或残缺不全的细节,那么沟通就可以非常直截了当。

因此,电影制片人都使用故事板(storyboard)来将他们的设计讨论的关注点始终保持再设计理念上,而不会陷入实现细节。

工程师怎样进行设计思维——理性模型

......因为设计的理论是普通的搜索理论......即在巨大的组合空间搜索。——Herbert Simon《The Science of the Artificial》

理想的设计过程模型 如图所示

《设计原本》笔记one_编程语言_02

模型概览

*目标

*必要条件

*效用函数

*约束

*资源分配、预算和关键预算

*设计树

各个步骤的顺序安排乃是基于以下的概念:每前进一步,设计就变得更加详尽,在(邻接的)前一步和后一步之间有一定的重叠,但是在序列中距离较远的步骤就不大会有什么重叠之处了......我们拥有一种有效的退路,这往往可以将早期工作中仍然可资利用的以及得到保留的部分尽可能地最大化。

理性模型有哪些长处?

*为设计项目的规划提供了清晰的步骤

*为日程规划和进度评估定义了明确的阶段里程碑

*为项目组织和人员配备指明了方向

*改进了设计团队的内部沟通状况

*新手很容易就可以上手

*有助于避免团队陷于举棋不定的局面,促使团队形成关于项目宗旨的同一认识

*工作开始之前做好设计过程规划,能够避免大量麻烦,也避免让许多努力付之东流

*对于设计空间的系统化搜索,拓宽设计师的个人眼界,并远远超多其先前的个人经验

不过,理性模型太过简化了,我们必须对其缺陷加以审查。

理性模型有哪些缺陷

有时候,问题就在于发现问题出在哪里。——Gorden Glegg《The Design of Design》

设计中最困难的部分在于决定要设计什么。

为客户提供的最有用的服务是帮助他决定什么是他真正想要的 。

不仅设计过程是迭代的,就连设计目标的设定过程本身也是迭代的。目标的迭代必须作为设计过程的固有组成部分加以考虑。

研习设计史的最有力的原因是去了解怎么样的设计方案是行不通的以及为什么这些设计方案行不通。

将欲免费取之,必先无偿予之。

绝大多数设计师是右脑型的,是视觉-空间导向的。

类似的,软件设计团队总是在他们共用的白板上画草图,而不是文字和代码。

工程师需要的是最低限度的满足解,而科学家需要的是发现。

以上为此书前三章的笔记,期待大家的留言!


欢迎关注:岩土鬼谷子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