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简易理解设计模式之:责任链模式——OA中请假流程示例


介绍:

责任链模式属于行为型设计模式。它的定义为: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从而避免了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将这些对象连成一条链,并沿着这条链传递该请求,只到有对象处理它为止。

类图:

简易理解设计模式之:责任链模式——OA中请假流程示例_设计模式


Handler(抽象处理者角色):声明一个请求处理方法,并在其中保持一个对下一个处理节点Hanlder对象的引用。

ConcreteHandler(具体处理者角色):对请求进行处理,如果不能处理则将请求转发给下一个节点上的处理对象。

用法:
• 多个对象可以处理同一请求,但具体由哪个对象处理则在运行时动态决定
• 在请求处理者不明确的情况下向多个对象中的一个提交一个请求
• 需要动态指定一组对象处理请求

个人理解:
此模式的核心就是转移责任,首先是将多个对象组成一条链,然后请求过来时就按顺序找出相应负责的对象是哪一个,谁消费了请求,就停止请求。

例子:
在很多生活中的例子,例如派快递由不同区域的快递员负责处理快件,不属于他配送范围的快件则转移给下一个快递员处理;公司OA中的审批流程,请假的时候需要直属领导审批,再到部门领导审批等。

在Android中,每当用户触碰屏幕时,都会将对应的事件包装成一个事件对象从ViewTree的顶部至上而下地分发传递,View的事件分发机制是责任链模式的经典应用,此部分内容比较深,有兴趣深入理解可以查看其他资料哈。

设计OA审批系统
设计思路:

OA的审批流程首先是普通员工(Woker)向直属上司(Leader)提出请假申请,3天以内的请假直属上司(Leader)可以进行审批;3天以外的请假则需要直属上司(Leader)同意后再由技术总监(CTO)审批。

1、创建一条请求

public class LeaveRequest {
private String name; //请假人
private int days; //请假天数
private String reason; //请假事由
private String approveStr = "待审批";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int getDays() {
return days;
}

public void setDays(int days) {
this.days = days;
}

public String getReason() {
return reason;
}

public void setReason(String reason) {
this.reason = reason;
}

public String getApproveStr() {
return approveStr;
}

public void setApproveStr(String approveStr) {
this.approveStr = approveStr;
}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 + name + "】请假" + days + "天,原因:" + reason + ",审批结果:" + approveStr;
}
}

这是一条请假请求,每个节点的对象都机会处理这个请求,例如TeamLeader角色和CTO角色。

2、创建Handler角色

public abstract class Employee {
protected Employee leader;

public abstract void handleRequest(LeaveRequest request);
}

Employee类是员工基类,定义了一个对下一个处理节点Hanlder对象的引用和处理流程的方法。

3、创建ConcreteHandler角色

程序员:自己无权处理请假流程

public class Coder extends Employee {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Request(LeaveRequest request) {
//自己无权处理
leader.handleRequest(request);
}
}

小组长:可以处理三天以内的请假

public class TeamLeader extends Employee {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Request(LeaveRequest request) {
if (request.getDays() <= 3){
//组长同意了
request.setApproveStr("小组长同意了");
} else {
leader.handleRequest(request);
}
}
}

大领导:看心情批假

public class CTO extends Employee {

private boolean isHappy = false;

public void setIshappy(boolean ishappy) {
this.isHappy = ishappy;
}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Request(LeaveRequest request) {
if (request.getDays() <= 10) {
//批不批主要看心情
if (isHappy) {
request.setApproveStr("大领导同意了");
} else {
request.setApproveStr("大领导不同意,请假太多了!");
}
}
}
}

4、测试与实现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1.首先有一条请假流程
LeaveRequest request = new LeaveRequest();
request.setName("小明");
request.setDays(10);
request.setReason("外出办事");

//2.职场食物链的组成:底层员工->小组长->大领导
Coder coder = new Coder();
TeamLeader teamLeader = new TeamLeader();
CTO cto = new CTO();
cto.setIshappy(true);

coder.leader = teamLeader;
teamLeader.leader = cto;

//3.员工发送一个请求
coder.handleRequest(request);

//4.查看请求处理结果
System.out.print(request.toString());
}
}

【小明】请假10天,原因:外出办事,审批结果:大领导同意了

风趣幽默的实例已经展示完毕,整个模式的核心就是转移责任,链中的每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例子也比较简单,非常好理解。

总结:
这个模式的好处在于弱化请求方和处理方的关联关系,让双方都可以成为独立复用的组件。缺点也很明显,链上的节点太长的话会影响性能。

另外,此模式也不要一言不合就滥用于替换if-else的代码,因为此模式的设计重点不在于选择逻辑的判断,而是转移责任,即谁负责处理的这一个事件。应用上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感谢您的阅读~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