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JavaEE之Spring框架(Spring AOP )的使用

写心之所想 2022-04-25 阅读 80
javajava-ee

6.5 Spring AOP

代理模式在 Java 开发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设计模式。设计目的旨在为服务类与客户类之间插入其他功能,插入的功能对于调用者是透明的,起到伪装控制的作用。

为某一个对象(委托类)提供一个代理(代理类),用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委托类和代理类有一个共同的父类或父接口。代理类会对请求做预处理、过滤,将请求分配给指定对象。

6.5.1 代理模式

  • 设计原则:

    1. 代理类 与 委托类 具有相似的行为(共同)

    2. 代理类增强委托类的行为

  • 常用的代理模式:

    1. 静态代理
    2. 动态代理

6.5.2 静态代理

某个对象提供一个代理,代理角色固定,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 代理类和委托类有共同的父类或父接口,这样在任何使用委托类对象的地方都可以用代理对象替代。代理类负责请求的预处理、过滤、将请求分派给委托类处理、以及委托类执行完请求后的后续处理。

  • 代理的三要素

    a、有共同的行为(结婚) - 接口

    b、目标角色(新人) - 实现行为

    c、代理角色(婚庆公司) - 实现行为 增强目标对象行为

  • 静态代理的特点

    1、目标角色固定

    2、在应用程序执行前就得到目标角色

    3、代理对象会增强目标对象的行为

    4、有可能存在多个代理 引起"类爆炸"(缺点)

  • 静态代理的实现

    1. 定义行为(共同) 定义接口
    2. 目标对象(实现行为)
    3. 代理对象(实现行为、增强目标对象的行为)
    4. 通过代理对象实现目标对象的功能
  • 静态代理的缺点

静态代理对于代理的角色是固定的,如dao层有20个dao类,如果要对方法的访问权限进行代理,此 时需要创建20个静态代理角色,引起类爆炸,无法满足生产上的需要,于是就催生了动态代理的思想。

6.5.3 动态代理

相比于静态代理,动态代理在创建代理对象上更加的灵活,动态代理类的字节码在程序运行时,由 Java反射机制动态产生。它会根据需要,通过反射机制在程序运行期,动态的为目标对象创建代理对象,无需程序员手动编的源代码。动态代理不仅简化了编程工作,而且提高了软件系统的可扩展性,因为反射机制可以生成任意类型的动态代理类。代理的行为可以代理多个方法即满足生产需要的同时又达到代码通用的目的

  • 动态代理的两种实现方式:

    1. JDK 动态代理

    2. CGLIB动态代理

  • 动态代理的特点

    1. 目标对象不固定

    2. 在应用程序执行时动态创建目标对象

    3. 代理对象会增强目标对象的行为

1. JDK动态代理
  • Proxy类:

    Proxy类是专门完成代理的操作类,可以通过此类为一个或多个接口动态地生成实现类,

  • 实现步骤

    1. 获取代理对象
    2. 通过代理对象实现目标对象的功能
  • 注意:

    JDK 动态代理的目标对象必须有接口实现

    JDK的动态代理依靠接口实现,如果有些类并没有接口实现,则不能使用JDK代理。

2. CGLIB动态代理

JDK的动态代理机制只能代理实现了接口的类,而不能实现接口的类就不能使用JDK的动态代理,cglib是针对类来实现代理的,它的原理是对指定的目标类生成一个子类,并覆盖其中方法实现增强,但因为采用的是继承,所以不能对final修饰的类进行代理。

  • 实现步骤

    1. 在pom.xml文件中引入cglib的相关依赖
    <!-- https://mvnrepository.com/artifact/cglib/cglib --> 
    <dependency> 
    	<groupId>cglib</groupId> 
    	<artifactId>cglib</artifactId> 
    	<version>2.2.2</version> 
    </dependency>
    
    1. 定义类

      实现MethodInterceptor接口

    2. 调用方法

3. JDK代理与CGLIB代理的区别
  • JDK动态代理实现接口,Cglib动态代理继承思想

  • JDK动态代理(目标对象存在接口时)执行效率高于Ciglib

  • 如果目标对象有接口实现,选择JDK代理,如果没有接口实现选择Cglib代理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