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UNIX简介
(1)简介
- 1969年贝尔实验室的Ken Thompson和Dennis Ritchie出于兴趣开发了一种多用户、多任务、多层次的操作系统UNIX。
- 1971年完成第一版开发,实现了多任务管理、文件操作、网络通信功能,性能优越。
- 1973年Ken Thompson和Dennis Ritchie一起用C语言重写了UNIX第三版内核,使维护和移植变得便利,得到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大力支持,逐渐形成。
(2)主要版本
- AIX
- Solaris
- HP-UX
- IRIX
(3)特点
- 技术先进,性能高,安全性好
- 不同版本不兼容
- 搭建费用昂贵
- 源码不开放
2、Linux简介
(1)简介
- 1991年,芬兰的林纳斯·托瓦斯(Linus Torvalds)开发了一套多用户、多任务、多线程的类UNIX操作系统,Linux。
- 2001年,Linux 2.4版本内核发布。
- 2003年,Linux 2.6版本内核发布。
- 目前常见的内核版本:Linux 2.4、Linux 2.6、Linux 3.2、Linux 4.6等
(2)主要版本
-
Red Hat Enterprise
-
Fedora
-
Ubuntu
(3)特点
- 系统开源,完全免费,安全性好,可靠性高,支持多种平台。
- 功能强大,目录结构与UNIX一致。
- 克服了版本不兼容的问题。
3、Linux系统目录结构
一级目录 | 功能(作用) |
---|---|
/bin/ | 存放系统命令,普通用户和 root 都可以执行。放在 /bin 下的命令在单用户模式下也可以执行 |
/boot/ | 系统启动目录,保存与系统启动相关的文件,如内核文件和启动引导程序(grub)文件等 |
/dev/ | 设备文件保存位置 |
/etc/ | 配置文件保存位置。系统内所有采用默认安装方式(rpm 安装)的服务配置文件全部保存在此目录中,如用户信息、服务的启动脚本、常用服务的配置文件等 |
/home/ | 普通用户的主目录(也称为家目录)。在创建用户时,每个用户要有一个默认登录和保存自己数据的位置,就是用户的主目录,所有普通用户的主目录是在 /home/ 下建立一个和用户名相同的目录。如用户 liming 的主目录就是 /home/liming |
/lib/ | 系统调用的函数库保存位置 |
/media/ | 挂载目录。系统建议用来挂载媒体设备,如软盘和光盘 |
/mnt/ | 挂载目录。早期 Linux 中只有这一个挂载目录,并没有细分。系统建议这个目录用来挂载额外的设备,如 U 盘、移动硬盘和其他操作系统的分区 |
/misc/ | 挂载目录。系统建议用来挂载 NFS 服务的共享目录。虽然系统准备了三个默认挂载目录 /media/、/mnt/、/misc/,但是到底在哪个目录中挂载什么设备可以由管理员自己决定 |
/opt/ | 第三方安装的软件保存位置。这个目录是放置和安装其他软件的位置,手工安装的源码包软件都可以安装到这个目录中 |
/root/ | root 的主目录。普通用户主目录在 /home/ 下,root 主目录直接在“/”下 |
/sbin/ | 保存与系统环境设置相关的命令,只有 root 可以使用这些命令进行系统环境设置,但也有些命令可以允许普通用户查看 |
/srv/ | 服务数据目录。一些系统服务启动之后,可以在这个目录中保存所需要的数据 |
/tmp/ | 临时目录。系统存放临时文件的目录,在该目录下,所有用户都可以访问和写入。建议此目录中不能保存重要数据,最好每次开机都把该目录清空 |
4、Linux命令格式和说明
(1)Linux命令格式
- 命令名:命令的名字
- 选项:以 “-” 开头
- 参数:提供命令运行的信息或是命令执行中使用的文件名
(2)命令说明
- 判断命令是否成功:如果成功会有输出或者立即显示命令提示符$,否则会提示错误信息。
- 联机帮助:可以使用man、info命令来获取相应的联机说明,如某个命令的用法等等。
5、Linux文件、目录操作以及文件属性、权限
(1)目录路径与目录操作
- 绝对路径:相对于根目录/,文件的路径
- 工作目录:文件当前所在的目录,执行一些命令都在这个命令下,不需要再指定它的绝对路径。
- 相对目录:绝对目录中删除工作目录后得到的路径。如当前工作目录:“/home/can”,绝对路径:“/home/can/NachOS-4.1/code/test/add.c”,则相对目录为:“NachOS-4.1/code/test/add.c”
- “.”:当前工作目录
- “..”:上一层目录
- “~”:当前用户所在家目录
- “-”:前一个工作目录
- cd:变换工作目录
- pwd:显示当前工作目录
- mkdir:创建目录
- rmdir:删除空目录
- rm:删除非空目录
- ls:查看当前目录
(2)文件属性与权限
文件类型:
- 常规文件:-
- 目录文件:d
- 字符设备文件:c
- 块设备文件:b
- 管道文件:p
- 符号链接文件:l
- 读:r
- 写:w
- 执行:x
(3)Linux文件操作命令
选项:
- -f:强制
- -i:若存在则覆盖
- -l:创建硬链接而非新文件
- -r:递归复制,用于复制目录
- -s:创建一个符号链接(快捷方式)
选项:
- -f:强制移除
- -i:互动模式,会问是否确认删除
- -r:递归删除,常用于删除目录文件
选项:
- -f:强制移动
- -i:若存在询问是否覆盖
- -u:若目标文件存在,且源文件比较新,则更新
- cat:顺序显示内容
- tac:逆序显示内容
- hand:查看前若干行
- tail:查看后若干行
5)翻页检视文本内容:more、less
more(less) [-选项] 文件名
- 空格键:向下翻一页
- Enter键:向下翻一行
- [page down]:向下翻一页
- [page up]:向上翻一页,仅用于less命令
- “/字符串”:向下搜寻字符串
- “?字符串”:向上搜寻字符串,仅用于less命令
- q退出
- w保存
- gedit:创建并编辑
- touch:创建一个空文件
- dd:创建指定大小且初始化为0的文件
7)文件档案权限更改:chmod
chmod [-选项] 三位的八进制数文件或目录名
chmod [-选项] [u,g,o][+,-] [r,w,x] 文件或目录
- u:user
- g:group
- o:other
- +:加权限
- -:减权限
- r:可读
- w:可写
- x:可执行
- *:匹配任何字符串
- ?:匹配任何一个字符
- compress:压缩文件,压缩后缀.z
- gzip:压缩文件,压缩后缀.gz
- bzip2:压缩文件,压缩后缀.bz2
- tar:压缩文件,压缩后缀.tar
- -cvf:打包
- -zcvf:打包并压缩为.gz格式文件
- -cjvf:打包并压缩为.bz2格式文件
- -xvf:解包
- -zxvf:先对.gz文件解压缩再解包
- xjvf:先对.bz2文件解压缩再解包
6、输入输出重定向与管道
- 输入重定向:<
- 输出重定向:>或>>
- 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