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细分行业的数据指标体系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共同点指的是几乎所有行业都关注DAU、MAU等活跃用户数指标。一个APP无论是要活下来还是要后期变现,用户活跃的数量是基础。
不同点指的是不同行业所侧重的点不一样。比如,社交类APP,会关注用户的互动指标、点赞率、评论率等;电商类APP会关注交易金额、交易人数等;音乐类APP会关注播放时长、播放的歌曲数等。
1、互联网产品典型的数据指标体系
基本上任何互联网产品的数据指标体系都可以按照拉新、活跃、留存、付费、传播这5个指标来展开。
- 拉新指标
拉新指标用于刻画新用户的增长情况及获客的成本情况,主要目的是希望在保持一定成本和收益的情况下,新用户能够稳步增长。
- 曝光数:被某APP曝光的用户数量,指的是有多少用户看到过这个APP。
- 下载数:成功下载某APP的人数。
- 注册数:成功注册某APP的人数。
- 曝光下载转化率:下载数/曝光数。
- 下载注册转化率:注册数/下载数。
- 拉新平均成本:总花费的金额/花费所对应的新用户数。
- 拉新ROI:拉新的用户贡献的付费金额/拉新的用户所花费的成本。
- 活跃指标
新用户来到APP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希望我们获取的新用户能够活跃,并且活跃足够的次数,能在APP中停留足够长的时间。活跃指标就是用来刻画用户活跃情况的指标。
- DAU:日活跃用户数。按照一天活跃的设备数去重。
- WAU:周活跃用户数。按照一周活跃的设备数去重。
- MAU:月活跃用户数。按照一个月活跃的设备数去重。
- 活跃次数:指的是用户在某个APP中活跃的次数。
- 活跃时长:指的是用户在APP中活跃的总的时间。
- 留存指标
当用户在APP中活跃后,我们希望用户可以持续活跃,对APP有足够的黏性,留存指标就是用来刻画用户黏性的指标。
- 次日留存率:当天活跃的用户在次日还活跃的比例。
- 三日留存率:当天活跃的用户在第三天活跃的比例。
- 七日留存率:当天活跃的用户在第七日活跃的比例。
- 周留存率:本周活跃的用户在下一周还活跃的比例。
- 付费指标
当用户对APP产生足够的依赖后,我们希望用户可以贡献收入。付费相关的指标就是用来刻画用户的付费频次、金额及忠诚度的。
- 总销售额:总的购买金额。
- 总付费用户数:付费的用户数量,以设备数去重然后计数。
- 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每个用户平均贡献的收入。
- ARPPU(Average Revenue Per Paid User):每个付费用户贡献的收入。
- 总订单数:订单总的数量。
- 人均订单数:订单总的数量/订单用户数。
- 付费渗入率:下单用户数/总用户数。
- 复购率:下单用户数再次下单的比例。
- 传播指标
当用户在平台上留下来后,我们希望用户可以将APP转发给更多的人,相关的传播指标如下。
- 邀请率:发出用户数/现有用户数,用来刻画有多少比例的用户愿意分享。
- 接受率:接受数/发出邀请数,用来刻画有多少用户收到邀请会被转化为新用户。
- k因子:邀请率×接受率,同时考虑分享的转化和接受的转化,完整刻画整个传播的链路。
2、电商平台的数据指标体系
电商平台的数据指标体系主要可以从用户、商品、平台3个方面来拆解。
- 用户
(1)新增情况。
- 每天新增用户数:每天新增加的设备数去重。
- 单一获客成本:总成本/总的新用户数。
- ROI(Return On Investment):投资回报率。
(2)活跃情况。
- DAU:每天活跃的用户数。
- WAU:一周活跃的用户数。
- MAU:一个月活跃的用户数。
- 天活跃次数:每天活跃的次数,每打开一次APP就是一次活跃。
- 周活跃次数:一周活跃的总次数。
- 月活跃次数:一个月活跃的总次数。
(3)留存情况(购买)。
- 次日留存率:当天购买的用户在次日继续购买的比例。
- 三日留存率:当天购买的用户在三日内继续购买的比例。
- 七日留存率:当天购买的用户在七日内继续购买的比例。
(4)付费情况。
- 总销售额:总的收入金额。
- 总付费用户数:总的付费的用户数量。
- 总下单数:总的下单的数量。
- 人均下单数:总的下单数量/总的付费用户数。
- 总购买商品数:用户购买的商品总数。
- 人均购买商品数:总购买商品数/总付费用户数。
(5)评论情况。
- 评论用户数:成功评论的用户数量。
- 好评用户数;成功发起好评的用户数量。
- 好评率:好评用户数/评论用户数。
- 差评用户数:成功发起差评的用户数量。
- 差评率:差评用户数/总用户数。
- 平台
- 总的访问页面数:总的打开的页面的数量。
- 总的访问用户数:总的打开过页面的用户数量。
- 人均访问页面数:总的访问页面数/总的访问用户数。
- 跳出率:访问一个页面后离开网站的次数/总访问次数。
- 搜索率:搜索行为的用户数/活跃的用户数。
- 平均页面加载时长:页面从开始加载到成功展现所用的时长。
- 商品
- 新上架商品数:当天新上线的商品数量。
- 老的在架商品数:老的在架上的商品数量。
- 总在线商品数:当天总的在线商品数量。
- 新上架比例:新上架商品数/总在线商品数。
- 老的在架上比例:老的在架商品数/总在线商品数。
- 被购买的数量:被购买的商品数。
- 被购买的商品总价格:被购买的商品的总金额。
- 平均每个商品的价格:被购买的商品总价格/被购买的数量。
- 总的利润率:(总收入-总成本)/总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