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敏捷——让项目走下赌桌

“试错”才是敏捷的核心,“小步快走”才是敏捷最好的诠释,以此让项目走下赌桌。

你是否曾有和我一样的挑战:产品没有核心;高层什么都想要需求不断变更、范围止不住划算漫长而急迫的进度威逼之下,效果却是反馈平平;月会=甩锅大会……

接下来我将会以我自己的真实经历,向你介绍我在实际项目中有关于敏捷的探索与理解。

虽然这些未必能完全解决上述问题,但我希望能帮你在敏捷项目的实际应用中提供一些多维度思考,为我们未来在正确的方向上解决企业中实际遇到的问题提供更多的线索。

当我们多了一种维度思考,在正确方向上解决问题的概率也多了一分。

思考1:公司项目管理混乱的本质是什么?

在完全了解预测型与敏捷的管理框架之前,我会将公司所有混乱的“果”都归为【预测型项目管理框架弊端】的”因“。但在真正深入的学习与思考后,我发现更深层次的是:从需求管控到软件开发整个流程中种种环节的不清晰,所造成的预测型管理框架的弊端放大。

说人话就是:预测型管理框架在现在的项目背景下已经有很大的劣势了,然而连基本的预测型流程都没有做好,这样的劣势就显得更加明显。

思考2:有关敏捷的三个观点

1、敏捷很优秀,但是绝对不容易

虽然敏捷宣言中,提供【个体和互动】高于【流程和工具】,【可工作软件】高于【详尽的文档】,看似复杂的部分都被降低优先级,但在这之下其实有着更高的要求,需要团队成员将【具象的工具】转化为【抽象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并非短时间内可以练成。

2、敏捷的核心价值其实不是”方法“而是”团队“,是”人“

敏捷框架的实行需要有稳定、且充分理解敏捷价值观的团队。这非常考验团队的整体水平。并且前期磨合阶段一定概率会给企业呈现出一种投入和收益不成正比的情况。

但其实一旦度过磨合期,形成自驱的闭环,对于价值产出的ROI会呈现指数型上涨,这样的团队也会是整个企业的核心资产之一。

3、企业的任何优化改良都有一个过程

在公司还没有良好的动作预测型项目管理框架的基础之上,贸然实行敏捷也是风险很大,且不符合”敏捷“的做法。

这样的做法在没有充分认识(上层与团队)敏捷价值观的前提下,必然会遭到重重阻挠与不理解。

总结一下:敏捷确实是一剂良药,但绝非速效药。

而我也并没有失败,只要从失败中有所获得,就不是失败。

用产品分析框架看敏捷以及延伸

1、”敏捷价值观“本质上也是一款”产品“:

场景:当代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中,”简单创新“逐步饱和,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已经被尽数满足,从而开始追求更高的精神层面需求,伴随而来的是需求挖掘难度的大大增加。

用户:充斥着不确定、复杂、变速变化的项目背景。

需求:相比于从工业时代流传至今的预测型项目管理模式,”以人为工作机器“的计划驱动价值观所关注的从1到100的流程,现在的我们更加关注是从0到1怎么实现。

且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力和抗风险性传统项目模式已经不能承受,所以我们需要有全新的模式去进行替代。

敏捷的定义:以人为本,围绕创造价值为核心的高效项目管理价值观。这种价值观通过满足团队成员每个人更高层次的需求,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团队中”人“的创造力。

为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红海竞争,又或是人迹罕至的蓝海领域中做到了短时间、快速、低成本的试错。

目的:将传同时具备用户价值与商业价值的优先产品。

2、万物皆可敏捷:

敏捷的以人为本、快速、低成本试错的价值观,难道只局限于项目中吗?

当然不!在我的理解中敏捷更像是一种底层逻辑、一种人生的操作系统。”生活“本身就是一个”项目“,而”自己“就是这个项目中的”产品“。

我们对于生活的种种抉择,本质上是我们在生活这个巨型且充满不确定,模糊,复杂的项目中,对于”自己“这款”产品“的规划与设计。

而敏捷的理念便是用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对于自我价值不断的挖掘,在一个又一个的节点中获取反馈,进行自省,再通过自省的结果去调整自己挖掘自我价值的方案,从而形成一个”价值增长闭环“。

”价值增长“是我理解中敏捷项目管理的本质,或许这也是人生管理的本质。


最后

大家通常口中的”小步快跑“其实对于解释敏捷并不够精准。

”试错“才是敏捷的核心,因此”小步试错“才是敏捷最好的诠释。

但愿我们都可以把这样的试错理念融入自己的项目当中。

但愿我们都可以在未来有机会充分地践行敏捷之路。

但愿我们用更小的代价、更快的速度、定位出价值所在之处。

以此

让项目走下赌桌。

举报

相关推荐

敏捷项目管理 - Jira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