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inn3264原理

INN3264 作为高度集成的反激式开关电源控制器,通过内置的氮化镓(GaN)开关管、初级控制逻辑、反馈调节模块和保护电路,实现对反激电源的全流程控制。其核心是通过精准控制开关管的导通与截止,配合变压器的能量存储与释放,完成 AC-DC 转换。以下从反激电源拓扑、工作阶段、控制逻辑三个层面详细说明:

一、反激电源基本拓扑与 INN3264 的角色

反激电源的典型拓扑包括:输入整流滤波电路(将 AC 转为高压 DC)、初级开关电路(INN3264 内置 GaN 管)、高频变压器(能量传递与隔离)、次级整流滤波电路(同步整流管 + 输出电容)、反馈电路(FluxLink™ 隔离反馈)。

INN3264 是整个拓扑的“控制核心”,负责:

  • 驱动内置 GaN 开关管的高频开关动作;
  • 检测次级输出电压/电流,动态调整开关时序;
  • 实现多模式运行(准谐振 QR、CCM 等)以优化效率;
  • 触发保护机制应对异常工况(过流、过压等)。

二、INN3264 控制反激电源的核心工作阶段

反激电源的能量传递分为 “储能阶段”“释能阶段”,INN3264 通过控制 GaN 开关管的导通/截止状态,精准切换这两个阶段:

1. 储能阶段(GaN 开关管导通)
  • 触发条件:INN3264 内部控制器输出驱动信号,使内置 GaN 开关管导通(栅极加正向电压)。
  • 能量流向
    输入高压 DC(如 220V AC 整流后约 310V DC)通过变压器原边绕组加到 GaN 开关管两端,原边绕组流过电流 \( I_p \),产生磁场,能量以磁能形式存储在变压器铁芯中。
    此时,变压器副边绕组因同名端相位关系,输出电压为反向(与整流管导通方向相反),次级同步整流管截止,负载由输出电容供电。
  • INN3264 的控制逻辑
  • 导通时间(占空比)由反馈信号决定:若输出电压低于目标值,控制器延长导通时间,增加储能;反之则缩短。
  • 准谐振(QR)模式下,INN3264 会检测原边绕组的“谷底电压”(开关管关断后,变压器漏感与寄生电容谐振产生的电压谷点),在谷点附近导通 GaN 管,实现零电压开关(ZVS),降低开关损耗。
2. 释能阶段(GaN 开关管截止)
  • 触发条件:INN3264 控制器停止驱动信号,GaN 开关管截止(栅极加反向电压)。
  • 能量流向
    原边电流突然中断,磁场迅速消失,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副边绕组感应出正向电压(与整流管导通方向一致),次级同步整流管导通,存储在铁芯中的磁能通过副边绕组释放到负载,同时为输出电容充电。
  • INN3264 的控制逻辑
  • 截止时间由输出负载决定:轻载时,副边能量释放快,截止时间延长(降低开关频率);重载时,截止时间缩短(提高频率)。
  • 通过 FluxLink™ 技术实时检测副边电压/电流:副边的反馈信号(如输出电压采样)通过磁感耦合传递到 INN3264 内部的反馈引脚(FB),控制器根据该信号判断能量释放是否完成,决定下一次导通的时机。

三、关键控制机制:反馈调节与多模式优化

INN3264 实现稳定输出的核心是 “闭环反馈控制”,配合多模式运行策略,在全负载范围内优化效率:

1. FluxLink™ 隔离反馈:无需光耦的精准调节

传统反激电源通过光耦实现初级与次级的反馈,但 INN3264 采用创新的 FluxLink™ 技术:

  • 次级侧通过电阻分压采样输出电压 \( V_{out} \),并将采样信号转换为磁场变化,耦合到 INN3264 内部的反馈线圈。
  • 初级控制器解码反馈信号,得到当前输出电压与目标值的偏差(如 5V 输出时,偏差超过 ±2% 则触发调节)。
  • 控制器根据偏差调整 GaN 开关管的导通时间(占空比):若 \( V_{out} \) 偏低,增加占空比(延长储能时间);若偏高,减少占空比(缩短储能时间),实现稳压(CV 模式)。
  • 对于恒流(CC 模式,如快充的电流限制阶段),反馈信号同时包含输出电流信息,控制器通过限制峰值电流或平均电流,确保输出电流稳定。
2. 多模式运行:适配不同负载场景

INN3264 会根据负载大小自动切换工作模式,平衡效率与 EMI:

  • 准谐振(QR)模式(中重载):
    开关管在电压谷点导通(ZVS),降低开关损耗;开关频率随负载增加而提高(最高 140kHz),保证能量输出能力。
  • 不连续导通模式(DCM)(轻载):
    变压器磁能完全释放后再导通开关管,避免磁芯饱和;同时降低开关频率(最低约 25kHz),减少开关损耗,降低待机功耗(空载时 <30mW)。
  • 频率折返(Frequency Foldback)
    重载时维持高频,轻载时降低频率,避免轻载下高频带来的额外损耗(如栅极驱动损耗)。
3. 保护机制:异常工况下的安全控制

INN3264 内置多层保护逻辑,在异常时快速响应,避免电路损坏:

  • 过流保护(OCP):通过检测原边峰值电流(内置电流检测电路),若超过阈值(如设定的最大电流 2A),立即关断 GaN 管,直到下一个周期再尝试导通。
  • 短路保护(SCP):输出短路时,副边反馈信号触发控制器进入“打嗝模式”(周期性短时间导通,间隔较长),限制短路电流,同时降低芯片发热。
  • 过压保护(OVP):输入过压(如电网电压超过 265V AC)或输出过压(如负载脱落)时,控制器关断开关管,直到电压恢复正常。
  • 过热保护(OTP):芯片结温超过 150°C 时,自动关断开关管,温度降低后恢复工作。

四、与次级同步整流的协同控制

反激电源的次级整流效率对整体性能影响显著,INN3264 通过以下方式配合同步整流芯片(如 CX7538D):

  • INN3264 的 GaN 开关管截止时,副边绕组电压反向,同步整流芯片检测到该信号后导通次级 MOSFET(替代传统二极管),降低整流损耗。
  • INN3264 通过 FluxLink™ 反馈的副边电流信息,间接控制同步整流管的关断时机(在电流过零时关断),避免反向电流损耗。

总结

INN3264 控制反激电源的核心逻辑是:通过内置 GaN 开关管的高频通断,实现变压器能量的“存储-释放”循环;借助 FluxLink™ 反馈实时调节开关时序,保证输出稳定;通过多模式运行和保护机制,在全负载范围内兼顾效率、可靠性与小型化。其高度集成化设计(省去光耦、外部驱动等元件)大幅简化了反激电源的控制电路,使其成为高效快充、适配器等场景的优选方案。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