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CRITIC方法无量纲化

CRITIC方法中的无量纲化处理是指将不同量纲、数量级或单位的指标数据转换为统一尺度,以便于后续计算标准差和相关系数。其核心目的是消除指标间因量纲差异导致的数值比较失真问题,确保权重分配的客观性。以下是具体说明:

一、无量纲化的必要性 量纲差异问题:例如,GDP(亿元)与就业人数(万人)的数值范围差异巨大,直接计算会导致量纲大的指标主导结果。 标准化处理的局限性:若使用Z-score标准化(标准差=1),会抹杀指标间天然的数据波动差异,违背CRITIC法通过标准差反映对比强度的初衷。 二、CRITIC推荐的无量纲化方法

正向化/逆向化处理

正向指标(值越大越好):如GDP,采用公式:

x'{ij} = \frac{x{ij} - \min(x_j)}{\max(x_j) - \min(x_j)} x ij ′

= max(x j

)−min(x j

) x ij

−min(x j

)

将数据映射到[0,1]区间。 逆向指标(值越小越好):如财政压力,需先取倒数或负值再正向化。

避免标准化处理 标准化(如Z-score)会使所有指标标准差变为1,无法体现原始数据的波动性,导致CRITIC法失去“对比强度”的衡量依据。

三、操作示例

以职业教育评估中的“生均经费”和“就业率”为例:

地区 生均经费(元) 就业率(%) 北京 15,000 95 上海 12,000 92 正向化后: 生均经费: x'_{北京} = \frac{15000-12000}{15000-12000}=1.0 x 北京 ′

= 15000−12000 15000−12000

=1.0, x'_{上海}=0.0 x 上海 ′

=0.0 就业率: x'_{北京}=1.0 x 北京 ′

=1.0, x'_{上海}=0.0 x 上海 ′

=0.0(假设原始数据已归一化)。 四、与其他方法的对比 变异系数法:直接使用原始数据标准差,但需指标量纲一致。 熵权法:需先标准化,但可能削弱数据波动信息。

CRITIC通过保留原始数据的相对差异(标准差)和指标间相关性(冲突性),实现更科学的权重分配。

举报

相关推荐

形式化方法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