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出门经常可以看到的场景,就是大人自管自玩手机,对着手机哭笑,对着手机愤怒开心。而一旁的孩子也是自顾自捧着手机,或者刷着视频,或者沉浸在游戏里。
所以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年纪虽小小,鼻梁上却架起了厚厚的镜片。
但是戴眼镜,还只是表象。很多严重的问题是看不到的。
上一届学生中,有一个女孩子四年时间,“完美”演绎了一个孩子的成绩是怎样慢慢从顶端滑落至“深渊”,当然,深渊是有点不恰当,但是对比原来的状况,真的是天差地别。
刚刚接手的时候,全班最稳定,最有灵气的就是她,这是语数老师公认的。而且所有考试对她来说都不是难事,总能维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虽然只有三四年级,但能维持在每次95以上,也是很不错的情况了。可是,慢慢地,她的成绩开始下滑,上课精神恍惚,与她交流时,她的反应总是略显迟缓,要么就是不回应。跟她妈妈交流,才知道她已经迷上了手机,并且总是玩得很晚,导致上课精神不济。思维也就慢慢迟钝。最后毕业的时候,也是以一个中档都算不上的成绩,给自己的小学生涯画了很不圆满的句号。
一个小孩子的自制力毕竟是有限的,一个孩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我们大人都管不住自己,何况是孩子。一旦上瘾,结果不是长大点就可以挽回的。
因为对手机上瘾,这只是一个表象,真正埋藏在背后的,其实家庭关系的不和谐,导致家里没有好的感情流通,夫妻关系的不和谐,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没有健康的情感交流。没有得到应有的回应,孩子才会将自己沉浸在虚拟世界,渴望那一个世界里,能给予自己更多的回应,也逃避实际生活中的困扰。
就像那个女孩子,在她毕业前夕,爸爸妈妈离婚了,而此前,她除了成绩下滑,脾气也是越来越乖戾,心情阴晴不定,还爱欺负同学。和她聊天是更听到了很多她对妈妈的埋怨和责怪,没有一点对于长辈应有的尊重。但这些,不应是她一个人的责任。
一切都不是空穴来风,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得到应有的关注,而不用在虚拟世界寻求安慰。
ps:这一篇感触是因为今天在医院时,看到了旁边休息区的这一幕。
那个孩子才两岁左右,但是躺着捧手机的样子熟悉得让人心疼。这样的日子是重复了多少遍,才会像今天这么自然。而那些沉浸在手机的日子里,他错失多少该有的关注,该有的交流。那些原本应该和爸爸妈妈笑闹在一起的日子,却被手机绑架在了一些空洞的甚至是粗俗视频里。
想起以前在公园里,我和小家伙玩闹在一起的时候,总是有很多小孩子露出羡慕的神情,有几个胆大的就会上前来要求一起玩,而他们的身后往往是一个捧着手机,根本没发现孩子已经离开了自己的身边,在跟陌生人聊天。如果是个有心人,哄着孩子越跑越远,他们什么时候才会发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