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JS数组的索引是如何影响长度的

在 JavaScript 中,数组的长度是由其内部属性 length 决定的。当创建一个数组时,数组的长度也就是 length 属性被初始化为 0。当我们向数组中添加元素时,JS 会自动为数组更新长度,也就是将 length 属性设置为新元素的索引值加 1

比如,在下面的代码中,将元素 5 添加到索引 4 的位置时,JS 会自动将数组 arr 的长度更新为 5。

const arr = [1, 2, 3]; // arr.length 等于 3
arr[4] = 5; // 现在 arr.length 等于 5

当修改一个已经存在的索引位置时,这时只是更新了数组中原本就存在的一个元素,不应导致数据长度发生变化,所以 length 属性的值就不会更新。

但是,当我们修改一个索引位置大于当前数组长度的元素时,数组的长度就会被更新,长度变为修改的索引值加 1。

比如,在下面的代码中,将元素 5添加到了索引 为 5 的位置,而该位置之前的位置是空的,因此会自动填充undefined。由于我们修改了数组中一个索引值大于当前长度的元素,JS 会自动将数组的长度更新为6。

const arr = [1, 2, 3]; // arr.length 等于 3
arr[5] = 5; // 现在 arr.length 等于 6

在 ECMAScript 标准规范中也有对数组长度如何生成的介绍。

根据 ECMAScript 规范,当一个数组被创建时,它的 [[DefineOwnProperty]] 内部方法会被调用,此时会自动定义一个名为 "length" 的属性,其初始值为0。

当向数组中添加元素时,[[DefineOwnProperty]] 方法也会被调用。这时如果添加的元素的索引值大于或等于数组的长度,那么数组的长度就会被更新为添加的元素的索引值加1。如果添加的元素的索引值小于当前数组长度,那么数组的长度就不会改变。

并且,当显式地为数组设置 length 属性时,如果设置的值小于当前数组长度,数组会从后往前删除元素,直到数组的长度等于设置的值为止。

如果设置的值大于当前数组长度,那么数组会自动填充 undefined,直到数组的长度等于设置的值为止。

需要注意的是,对数组的直接索引赋值或删除元素时,虽然可以修改数组的长度,但不会触发 [[DefineOwnProperty]] 方法的调用。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数组的长度发生变化,需要手动更新数组的 length 属性,否则可能会导致一些不符合预期的结果。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