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球杆系统建模详细过程(深大机电控制课程实验)


球杆系统如下图所示,黄色圆盘转动过程中驱动绿杆抬升或者降落蓝色摆杆,使得小球在蓝色摆杆上移动,最终控制小球稳定在指定位置,这时蓝色摆杆刚好水平。

系统输入为黄色圆盘转角

球杆系统建模详细过程(深大机电控制课程实验)_深圳大学

,输出为小球与蓝色摆杆所在铰链距离

球杆系统建模详细过程(深大机电控制课程实验)_指定位置_02

球杆系统建模详细过程(深大机电控制课程实验)_动力学建模_03

 

首先,我们看已知量。

球杆系统建模详细过程(深大机电控制课程实验)_深圳大学_04

:下面黄色圆盘半径。

球杆系统建模详细过程(深大机电控制课程实验)_指定位置_05

:下面黄色圆盘转角(相对于水平线而言)。

球杆系统建模详细过程(深大机电控制课程实验)_深圳大学_06

:蓝色连杆的转角(相对于水平线而言)。

球杆系统建模详细过程(深大机电控制课程实验)_球杆系统_07

:蓝色连杆上面两个铰链之间的距离。 

球杆系统建模详细过程(深大机电控制课程实验)_指定位置_08

:小球距离蓝色连杆地面端的距离。

球杆系统建模详细过程(深大机电控制课程实验)_动力学建模_09

 :蓝色连杆总长度。

球杆系统建模详细过程(深大机电控制课程实验)_传递函数_10

:小球半径。

球杆系统建模详细过程(深大机电控制课程实验)_指定位置_11

:小球质量。

球杆系统建模详细过程(深大机电控制课程实验)_球杆系统_12

:蓝色连杆质量。

球杆系统建模详细过程(深大机电控制课程实验)_传递函数_13

:蓝色连杆旋转角速度。

球杆系统建模详细过程(深大机电控制课程实验)_球杆系统_14

:小球滚动时自转角速度。

球杆系统建模详细过程(深大机电控制课程实验)_传递函数_15

:小球绕自身球心转动惯量(不妨叫自转惯量)。

球杆系统建模详细过程(深大机电控制课程实验)_传递函数_16

 :小球绕着蓝色连杆铰链端转动的转动惯量(不妨叫公转惯量)。 

球杆系统建模详细过程(深大机电控制课程实验)_传递函数_17

:蓝色连杆转动惯量。

球杆系统建模详细过程(深大机电控制课程实验)_深圳大学_18

:小球移动动能(在蓝色连杆上移动)。

球杆系统建模详细过程(深大机电控制课程实验)_指定位置_19

 :小球自转动能。

球杆系统建模详细过程(深大机电控制课程实验)_传递函数_20

 :小球公转动能。

球杆系统建模详细过程(深大机电控制课程实验)_深圳大学_21

:小球势能(只有重力势能,我们把蓝色连杆地面端作为零势能点)。

球杆系统建模详细过程(深大机电控制课程实验)_指定位置_22

:蓝色连杆动能(只有转动动能)。

球杆系统建模详细过程(深大机电控制课程实验)_指定位置_23

 :蓝色连杆势能(重力势能)。

我们把黄色圆盘和绿色连杆当作轻质构件,将其动能和势能忽略简化计算。

首先,找到系统广义坐标 ​​​​​​

球杆系统建模详细过程(深大机电控制课程实验)_球杆系统_24

。广义坐标是针对系统输出来说的。一个系统有几个自由度,就有几个输出,就需要定义几个独立的广义坐标来完全表示。一个自由度用一个独立广义坐标就能表示。而本系统只有一个自由度,就是小球的水平位置,所以我们取这个广义坐标。当

球杆系统建模详细过程(深大机电控制课程实验)_指定位置_25

较小时,我们可以有这样一个近似关系: ​​

球杆系统建模详细过程(深大机电控制课程实验)_传递函数_26

,所以

球杆系统建模详细过程(深大机电控制课程实验)_动力学建模_27

 接下来,我们先把上面容易计算的量给计算出来。

球杆系统建模详细过程(深大机电控制课程实验)_动力学建模_28

 

球杆系统建模详细过程(深大机电控制课程实验)_球杆系统_29

球杆系统建模详细过程(深大机电控制课程实验)_传递函数_30

可以参考球体绕球心转动惯量公式。

球杆系统建模详细过程(深大机电控制课程实验)_球杆系统_31

可以参考质点绕一点转动惯量公式

球杆系统建模详细过程(深大机电控制课程实验)_传递函数_32

可以参考匀质杆绕一端点的转动惯量公式。

球杆系统建模详细过程(深大机电控制课程实验)_深圳大学_33

:小球移动动能

球杆系统建模详细过程(深大机电控制课程实验)_球杆系统_34

 ​​​​​​

球杆系统建模详细过程(深大机电控制课程实验)_深圳大学_35

 ​​​​​​

球杆系统建模详细过程(深大机电控制课程实验)_动力学建模_36

球杆系统建模详细过程(深大机电控制课程实验)_球杆系统_37

球杆系统建模详细过程(深大机电控制课程实验)_传递函数_38

然后直接列拉格朗日方程:

球杆系统建模详细过程(深大机电控制课程实验)_动力学建模_39

球杆系统建模详细过程(深大机电控制课程实验)_指定位置_40

球杆系统建模详细过程(深大机电控制课程实验)_球杆系统_41

 

 然后将上面这两个式子带入拉格朗日方程,由于输入为0,所以拉格朗日右边是0.

球杆系统建模详细过程(深大机电控制课程实验)_球杆系统_42

 由于

球杆系统建模详细过程(深大机电控制课程实验)_球杆系统_43

是个极小量,而

球杆系统建模详细过程(深大机电控制课程实验)_球杆系统_44

就更小了,可以忽略。

然后可得:

球杆系统建模详细过程(深大机电控制课程实验)_球杆系统_45

由于我们实际球杆系统的长度刻度是从蓝色杆的右边计算起来的,也就是实际输出的距离是图中的

球杆系统建模详细过程(深大机电控制课程实验)_动力学建模_46

,因此我们还需要做一下变换。

球杆系统建模详细过程(深大机电控制课程实验)_传递函数_47

​​​​​​

 因此我们的微分方程就变成了下式:

球杆系统建模详细过程(深大机电控制课程实验)_深圳大学_48

 

对该式进行拉普拉斯变换:

球杆系统建模详细过程(深大机电控制课程实验)_球杆系统_49

 

 就求出来了传递函数。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