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计算机网络知识框图

追梦人的自留地 2022-01-17 阅读 62

点击返回博客主目录

1.计算机网络概述

1.1 什么是Internet?

1.1.1 什么是Internet:从具体构成角度

1.1.2 什么是Internet:从服务角度

1.2 网络边缘

1.2.1 网络结构

1.2.1 网络边缘

1.2.2 网络边缘:采用网络设施的面向连接服务

1.2.3 网络边缘:采用基础设施的无连接服务

1.3 网络核心

1.3.1 网络核心:电路交换

1.3.2 网络核心:分组交换

1.3.3 分组交换:排队延迟和丢失

1.3.4 网络核心的关键功能

1.3.5 分组交换:统计多路复用

1.3.6 分组交换VS电路交换

1.3.7 分组交换网络:存储-转发

1.3.8 数据报的工作原理

1.3.9 虚电路的工作原理

1.4 接入网和物理媒体

1.4.1 怎样将端系统和边缘路由器连接?

1.4.2 住宅接入:modem

1.4.3 接入网:digital subseriber line(DSL)

1.4.4 接入网:线缆网络

1.4.5 企业接入网络(Ethernet)

1.4.6 无线接入网络

1.5 Internet结构/ISP

1.5.1 互联网络结构:网络的网络

1.5.2 Internet结构:network of networks

1.6 分组延时、丢失和吞吐量

1.6.1 分组丢失和延时是怎样发生的?

1.6.2 四种分组延时

1.6.3 节点延时

1.6.4 排队延时

1.6.5 Internet的延时和路由

1.6.6 ICMP

1.6.7 关于traceroute

1.6.8 分组丢失

1.6.9 吞吐量

1.6.10 吞吐量:互联网场景

1.7 协议层次及服务模型

1.7.1 协议层次

1.7.2 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航线系统

1.7.3 航线的功能层次

1.7.4 服务和服务访问点

1.7.5 服务的类型

1.7.6 服务和协议

1.7.7 数据单元(DU)

1.7.8 分层处理和实现复杂系统的好处?

1.7.9 Internet协议栈

1.7.10 ISO/OSI 参考模型

1.7.11 封装和解封装

1.7.12 各层次的协议数据单元

1.8 历史

1.8.1 早期(1960以前)计算机网络

1.8.2 Internet历史 1961-1972:早期的分组交换概念

1.8.3 Internet历史 1972-1980:专用网络和网络互联

1.8.4 Internet历史 1980-1990:体系结构变化,网络数量激增,应用丰富

1.8.5 Internet历史 1990,2000’s:商业化,Web,新的应用

1.8.6 互联网历史 2005-现在

1.9 小结

1.9.1 小结1

1.9.2 小结2

1.9.3 小结3

第2章 应用层

2.1 应用层协议原理

2.1.1 网络应用的体系架构

2.1.2 进程通信

2.1.3 分布式进程通信需要解决的问题

2.1.4 问题1:对进程进行编址(addressing)

2.1.5 问题2:传输层提供的服务-需要穿过层间的信息

2.1.6 问题2:传输层提供的服务-层间信息的代表

2.1.7 TCP之上的套接字(socket)

2.1.8 问题2:传输层提供的服务-层间信息代码

2.1.9 UDP之上的套接字(socket)

2.1.10 套接字(socket)

2.1.11 问题3:如何使用传输层提供的服务实现应用

2.1.12 应用层协议

2.1.13 应用需要传输层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如何描述传输层的服务?

2.1.14 常见应用对传输服务的要求

2.1.15 Internet传输层提供的服务

2.1.16 UDP存在的必要性

2.1.17 Internet应用及其应用层协议和传输层协议

2.1.18 安全TCP

2.2 Web and HTTP

2.2.1 Web与HTTP

2.2.2 HTTP概况

2.2.3 HTTP连接

2.2.4 非持久HTTP连接

2.2.5 响应时间模型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