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第一章综述

1kesou 2022-03-11 阅读 94
tcp/ip网络

1.分类

1.1 分布范围

1.广域网 WAN

2.成域网 MAN

3.局域网 LAN

4.个人局域网

1.2交换技术

1.电路交换

源结点和目的结点之间建立一条专用的通路,包括建立连接、传输数据、断开连接三个阶段--传统电话网络
优点:数据直接传送,时延小。
缺点:线路利用率低,不便进行差错控制。

2.报文交换

用户数据加上源地址、目的地址、校验码等辅助信息,然后封装成报文,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后再转发到下一个结点。每个报文可以单独选择路径。
优点:充分利用线路容量;格式转换;差错控制
缺点:增大了资源开销和传输时延

3.分组交换

将数据分成较短的固定长度的块,加上源地址、目的地址、分组号等辅助信息组成分组,进行存储转发。
优点:缓冲已于管理;包的平均时延更小,网络占用的平均缓冲区更少;更易于标准化;更适合使用
现在的主流网络基本上都使用分组交换网络。
1.3拓扑结构

1.总线型:单根线把计算机连起来**。建网容易、增减方便、节省线路。缺点是:重负载时通信效率不高,任意一处对故障敏感。**

2.星型:每个终端都单独与中央设备链接(交换机或路由器)。便于集中控制和管理。但成本高,中心设备对故障敏感。

3.环形:令牌环局域网。连城一个环状

4.网状型:一般情况下每个结点至少有两条路径与其他节点连接,多用在局域网。优点:可靠性高,缺点:控制复杂,线路成本较高。

2.参考模型

2.1分类

1.OSI参考模型:7层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2.TCP/IP参考模型:5层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2.2对比

1.相同点:

都采用分层结构
都是基于独立的协议栈
都能够解决异构网络的互连

2.不同点:

网络层:OSI--无连接+面向链接 TCP--无连接
传输层:OSI--面向链接  TCP--无连接+面向链接
举报

相关推荐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作业

第一章 起步

第一章.概论

第一章介绍

第一章 引论

docker 第一章

Java第一章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