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真题解析】软件工程-重点题目解析(2)

截止2023年4月

本系列是我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记录的资料;因为内容比较格式比较多样;用markdown靠记录非常浪费时间;再加上对时效性的考虑;就以PPT的形式记录了;

本系列因为是自己的理解为主,因此,难免与教材中的内容有误差,主要是从自己的知识角度解释题目的答案,个人感觉是有助于记忆的。

如果有朋友有缘看到并有所帮助的话,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真题解析】软件工程-重点题目解析(2)_夏明亮


【真题解析】软件工程-重点题目解析(2)_必知必会_02



【真题解析】软件工程-重点题目解析(2)_夏明亮_03



【真题解析】软件工程-重点题目解析(2)_知识点汇总_04



【真题解析】软件工程-重点题目解析(2)_真题解析_05



【真题解析】软件工程-重点题目解析(2)_真题解析_06


【真题解析】软件工程-重点题目解析(2)_真题解析_07



【真题解析】软件工程-重点题目解析(2)_软件工程_08




【真题解析】软件工程-重点题目解析(2)_知识点汇总_09



【真题解析】软件工程-重点题目解析(2)_夏明亮_10



【真题解析】软件工程-重点题目解析(2)_知识点汇总_11


【真题解析】软件工程-重点题目解析(2)_真题解析_12



31.简述实现软件开发本质的基本途径。

软件开发的本质是:不同抽象层术语之间映射,以及不同抽象层处理逻辑之间的映射。实现软件开发的基本途径是系统建模;即通过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抽象,给出该系统的一个结构。常用的建模手段有:面向过程、面向对象和面向数据结构等。

32.简述常用的初始需求发现技术。

常用的初始需求发现技术有;1.自悟 2.访谈 3.小组会 4.观察 5.提炼。

33.简述UML表达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术语及定义。

术语有:关联、泛化、细化、依赖。关联表达具有相同结构相同链的关系,是类目之间的一种结构关系。 泛化表达一般和特殊的关系,一个类是另一个类的通用版本,即子类继承了父类的特性和行为,并且可能会添加新的特性和行为。细化表达类之间的语义关系;一个类保证了另一个类的执行,一个较为抽象的类被拆分成更具体的子类。依赖用于表达一个类使用另一个类的信息或服务。

34.简述RUP获取需求的基本步骤。

1、列出候选需求,产生制品:特征表。2、理解系统语境,产生制品:领域模型或业务模型。3、捕获系统功能需求,产生制品:用况模型。4、捕获非系统功能,产生制品:补充的需求或者针对特殊需求的用况。

35.简述项目过程的建立所涉及的工作。

1、选择软件生存周期模型。2、细化所选择的生存周期模型。3、为每一个活动或任务标识合适的实例数目。4、确定活动的时序关系,并检查信息流。

36.简述项目规划过程域的意图和专用目标。

意图:建立并维护规定项目各项活动的计划。专用目标有3个:

1、建立估算

2、开发项目计划

3、针对该计划的承诺


【真题解析】软件工程-重点题目解析(2)_必知必会_13



【真题解析】软件工程-重点题目解析(2)_夏明亮_14




【真题解析】软件工程-重点题目解析(2)_真题解析_15



【真题解析】软件工程-重点题目解析(2)_软件工程_16



【真题解析】软件工程-重点题目解析(2)_软件工程_17


31.简述软件开发的本质及涉及的问题。

1、软件开发的本质是:实现问题空间的概念和处理逻辑到解空间的概念和处理逻辑之间的映射。

它主要 涉及2个方面:

1)如何实现这样的映射,这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它又涉及过程方向即求解软件的开发逻辑和过程途径即求解软件的开发手段2方面。

2)如何管理这样的映射,这是管理层面的问题,主要包括软件项目的规划、组织、人员安排、控制和领导。

32.简述需求规约与项目需求有哪些不同。

软件规约是软件开发组织和用户之间一份事实上的技术合同书;它关注产品需求,回答“交付给客户的产品/系统是什么?”的问题。

项目需求是客户和开发者之间有关技术合同-产品/系统需求的理解,应记录在工作陈述中或其他某一项目文档中,即关注工作与管理,主要回答“开发组要做什么?”的问题。

33.简述用况图的概念、用况图通常包含的模型元素及其关系。

用况图是一种表达系统功能模型的图形化工具。通常把弄韩的模型元素有:主题、用况、参与者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关联、泛化、依赖;关联是操作者和用况之间的为关系。操作者之间可以是泛化关系。用况之间可以有泛化、扩展和包含的关系,其中扩展和包含是以爱关系的变体。

34.简述为了创建用况模型,RUP应进行哪些活动。

1、发现并描述参与者。2、发现并描述用况。3、精化用况。4、构造用户界面原型。5、用况模型的结构化。

35.简述软件生存周期过程、软件生成周期模型、软件项目过程管理之间的关系。

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是回答软件开发需要做哪些工作,软件生存周期模型是回答软件开发活动或任务如何组织,软件项目过程管理是回答软件过程如何管理。

软件生存周期是软件生存周期模型和软件项目过程管理的基础;软件生存周期模型对软件项目过程提供支持。

36.简述CMMI提出所基于的基本思想。

CMMI模型基于过程途径思想,通过过程把软件质量的3个支撑点:受训的人员、规程和方法、工具和设备进行集成,以开发所期望的软件/系统/产品。

CMMI紧紧围绕开发、维护和运行,把经过证明的“最佳实践”放在一个结构中。该结构有助于指导组织确定其过程改善的优先次序;有助于指导这些改善的实施,以提高组织的过程能力和成熟度,并且还支持其他领域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开发。



【真题解析】软件工程-重点题目解析(2)_夏明亮_18



【真题解析】软件工程-重点题目解析(2)_必知必会_19


喜欢的朋友,拜托一件3连哦.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