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会场规模很大,眼花缭乱的展会应该怎么看?
各个公司都会有自己的主题,挨个走一遍?——这是第一次看展会时候难免的误操作。
那么,今年安博会的重点该看啥呢?
在下厚颜无耻的邀请:各位在这里潜水的老腊肉们,一起来聊聊,给小鲜肉们点提示~
我这先抛块砖[s1008]
-----------------------------看重点友商-------------------------------
重点友商哪几位?
Group 1:传统友商——华华,视视,达达
怎么看?对比着看。
一般来说华华的思路是 Me Too,达达的思路是 Me TooToo,视视的包装会不一样,但骨子里仍然是Me Too。
所以要看就看有哪些不一样——主打的产品有新货吗?主打的算法有新场景吗?主打的应用有新架构吗?
-----------------------------看科技大厂--------------------------------
Group 2:科技大厂——在这个碎片化的市场里要不要真投入,要看大厂是不是有意愿投入定制化的资源。如果硬件思路还是SDC,软件思路还是拉小伙伴来做应用,那就可以下结论:他们是虚张声势。
所以要看看什么?
硬件:是不是还是200个SKU,是不是还在宣传最炫最酷的高性能产品——这样做看着好看,实际没用的。
也顺便问问:咱大厂这么牛,在渠道里这么卖力气,那有没有做很多入门级产品呀?
软件:是不是还在强调“上不碰应用下不碰数据”——是你高风亮节不碰,还是你不愿意碰这些麻烦琐碎的定制?说到底没有定制的资源投入进来?
要知道,大厂的运营商业务、消费者业务之所以成功,可是因为他们在里面投入了巨量的定制资源,一个场景一个场景,一个应用一个应用做下来的。在安防这么细碎的行业里不做定制,而是期待着行业走向标准化——呵呵。
也顺便问问:咱大厂这么牛,在项目上小伙伴们现在有多少啦,他们的应用和传统友商们比怎么样啊?小伙伴们和我们系统的配合怎么样啊,小伙伴之间的应用能不能打通啊,万一项目上出了点问题,要我们和小伙伴们一起解决,那咱们大厂出人还是他们小伙伴出人啊?
-----------------------------看算法新秀--------------------------------
Group 3:算法新秀——人脸、车辆识别的算法基本完善了。现在在飙所谓的精确率没意义了。
用一个公式来表达实际的精确度:Ar=As*(1-E),Ar是实际场景下的精度,As是样本库里的实验室精度,E是实际场景的噪声。As即使是100%,也不能把E减小到0。所以,算法要做的工作,在人脸、车辆的识别上,差不多了。
那看什么?看有没有体态识别,步态识别等等其他新玩法,然后问问目前的成熟情况,问问应用案例。
----------------------------芯片厂商:数数就行了--------------------------------
Group 4:芯片厂商——中美脱钩的大背景下,国内的芯片厂商会越来越多的。安博会是这些芯片上铆足了劲来秀肌肉的地方。
那么,要数什么?
第一,数数来了多少家,谁提供了SoC,谁提供了模拟器件,谁提供了FGPA/CPU。
第二,数数他们的制程,是多少纳米——SoC在28nm及以下,有能力做编解码芯片,在14/12nm以下,有能力做智能化分析;FPGA/CPU——如果达不到10nm就算了吧,礼貌的笑一下离开就好。
----------------------------外商看不看?--------------------------------
看,看他们的精神状态。
前些年以来,参展外商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差,要知道他们是有巨大的心理落差的——10年前,进入安防外企是如此光鲜亮丽,到处出差4星级以上,各种开会中英文散装;5年前,水开始干了,剩下的鱼儿们各自找各自舒服的避风港;最近1/2年,已经被国内的一二三线厂商各种欺负。
这次的中美脱钩,对某些韩系、台系厂商是一个提振——似乎机会来了。
那么他们精神状态如何?值得好好观察。
也顺便问他们一个问题:你们海外机会应该比以前多,在国内怎么样,也拿到更多项目了吗?
如果(大概率)答案是否定的,那他们依然不行——安防应用的高地在中国,在中国赢下更多项目,才有机会不断锻炼全面的技术能力。
各位看官,有什么想法,请多多补充~
会后我们也再回来,认真的总结总结~
深圳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