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2.冒泡排序

小编 2022-01-10 阅读 65
1. 基本思想

冒泡排序是一种交换排序,核心是冒泡,把数组中最小的那个往上冒,冒的过程就是和他相邻的元素交换。

重复走访要排序的数列,通过两两比较相邻记录的排序码。排序过程中每次从后往前冒一个最小值,且每次能确定一个数在序列中的最终位置。若发生逆序,则交换;有俩种方式进行冒泡,一种是先把小的冒泡到前边去,另一种是把大的元素冒泡到后边。

趣味解释:
有一群泡泡,其中一个泡泡跑到一个泡小妹说,小妹小妹你过来咱俩比比谁大,小妹说哇你好大,于是他跑到了泡小妹前面,又跟前面的一个泡大哥说,大哥,咱俩比比谁大呗。泡大哥看了他一眼他就老实了。这就是内层的for,那个泡泡跟每个人都比一次。

话说那个泡泡刚老实下来,另一个泡泡又开始跟别人比谁大了,这就是外层的for,每个泡泡都会做一次跟其他泡泡比个没完的事。

2.思想描述:

1.冒泡排序属于一种典型的交换排序。

交换排序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元素的两两比较,判断是否符合要求,如过不符合就交换位置来达到排序的目的。冒泡排序名字的由来就是因为在交换过程中,类似水冒泡,小(大)的元素经过不断的交换由水底慢慢的浮到水的顶端。

冒泡排序的思想就是利用的比较交换,利用循环将第 i 小或者大的元素归位,归位操作利用的是对 n 个元素中相邻的两个进行比较,如果顺序正确就不交换,如果顺序错误就进行位置的交换。通过重复的循环访问数组,直到没有可以交换的元素,那么整个排序就已经完成了。

   //冒泡排序:
    @Test
    public void BubbleSort(){
        int[] arr = {3,4,1,5,2};

        for(int i=0;i<arr.length-1;i++) {
            for(int j=0;j<arr.length-i-1;j++) {
                if(arr[j]>arr[j+1]) {
                    int temp = arr[j];
                    arr[j] = arr[j+1];
                    arr[j+1] = temp;
                }
            }
        }

        for(int i=0;i<arr.length;i++) {
            System.out.print(arr[i]+" ");
        }
    }



	 //冒泡排序常规版
    @Test
    public void BubbleSortNormal() {
            int[] list = {3,4,1,5,2};
            int temp = 0; // 开辟一个临时空间, 存放交换的中间值
            // 要遍历的次数
            for (int i = 0; i < list.length-1; i++) {
                System.out.format("第 %d 遍:\n", i+1);
                //依次的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遍历一次后,把数组中第i小的数放在第i个位置上
                for (int j = 0; j < list.length-1-i; j++) {
                    // 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就交换
                    if (list[j] < list[j+1]) {
                        temp = list[j+1];
                        list[j+1] = list[j];
                        list[j] = temp;
                    }
                    System.out.format("第 %d 遍的第%d 次交换:", i+1,j+1);
                    for(int count:list) {
                        System.out.print(count);
                    }
                    System.out.println("");
                }
                System.out.format("第 %d 遍最终结果:", i+1);
                for(int count:list) {
                    System.out.print(count);
                }
                System.out.println("\n#########################");
            }
        }
//结果1 遍:
第 1 遍的第1 次交换:431521 遍的第2 次交换:431521 遍的第3 次交换:435121 遍的第4 次交换:435211 遍最终结果:43521
#########################
第 2 遍:
第 2 遍的第1 次交换:435212 遍的第2 次交换:453212 遍的第3 次交换:453212 遍最终结果:45321
#########################
第 3 遍:
第 3 遍的第1 次交换:543213 遍的第2 次交换:543213 遍最终结果:54321
#########################
第 4 遍:
第 4 遍的第1 次交换:543214 遍最终结果:54321
#########################

Process finished with exit code 0

2.下面详细分析一下常规版的冒泡排序,整个算法流程其实就是上面实例所分析的过程。可以看出,我们在进行每一次大循环的时候,还要进行一个小循环来遍历相邻元素并交换。所以我们的代码中首先要有两层循环。

外层循环:即主循环,需要辅助我们找到当前第 i 小的元素来让它归位。所以我们会一直遍历 n-2 次,这样可以保证前 n-1 个元素都在正确的位置上,那么最后一个也可以落在正确的位置上了。

内层循环:即副循环,需要辅助我们进行相邻元素之间的比较和换位,把大的或者小的浮到水面上。所以我们会一直遍历 n-1-i 次这样可以保证没有归位的尽量归位,而归位的就不用再比较了。

而上面的问题,出现的原因也来源于这两次无脑的循环,正是因为循环不顾一切的向下执行,所以会导致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得多余。例如 5,4,3,1,2 的情况下,常规版会进行四次循环,但实际上第一次就已经完成排序了。

算法的第一次优化

经过了上述的讨论和编码,常规的冒泡排序已经被我们实现了。那么接下来我们要讨论的就是刚刚分析时候提出的问题。

首先针对第一个问题,当我们进行完第三遍的时候,实际上整个排序都已经完成了,但是常规版还是会继续排序。

可能在上面这个示例下,可能看不出来效果,但是当数组是,5,4,3,1,2 的时候的时候就非常明显了,实际上在第一次循环的时候整个数组就已经完成排序,但是常规版的算法仍然会继续后面的流程,这就是多余的了。

​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设置一个标志位,用来表示当前第 i 趟是否有交换,如果有则要进行 i+1 趟,如果没有,则说明当前数组已经完成排序。实现代码如下:

@Test
    public void BubbleSoerOpt1(){
            int[] list = {5,4,3,1,2};
            int temp = 0; // 开辟一个临时空间, 存放交换的中间值
            // 要遍历的次数
            for (int i = 0; i < list.length-1; i++) {
                int flag = 1; //设置一个标志位
                //依次的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遍历一次后,把数组中第i小的数放在第i个位置上
                for (int j = 0; j < list.length-1-i; j++) {
                    // 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交换
                    if (list[j] < list[j+1]) {
                        temp = list[j+1];
                        list[j+1] = list[j];
                        list[j] = temp;
                        flag = 0;  //发生交换,标志位置0
                    }
                }
                System.out.format("第 %d 遍最终结果:", i+1);
                for(int count:list) {
                    System.out.print(count);
                }
                System.out.println("");
                if (flag == 1) {//如果没有交换过元素,则已经有序
                    return;
                }

            }
        }

//结果 可以看到优化效果非常明显,比正常情况下少了两次的循环。1 遍最终结果:543212 遍最终结果:54321

Process finished with exit code 0

这个时候我们就来讨论一下上面留下的一个小地方!没错就是最优时间复杂度为O(n)的问题,我们在进行了这一次算法优化之后,就可以做到了。

当给我们一个数列,5,4,3,2,1,让我们从大到小排序。没错,这是已经排好序的啊,也就是说因为标志位的存在,上面的循环只会进行一遍,flag没有变成1,整个算法就结束了,这也就是 O(n) 的来历了!

算法的第二次优化

除了上面这个问题,在冒泡排序中还有一个问题存在,就是第 i 趟排的第 i 小或者大的元素已经在第 i 位上了,甚至可能第 i-1 位也已经归位了,那么在内层循环的时候,有这种情况出现就会导致多余的比较出现。例如:6,4,7,5,1,3,2,当我们进行第一次排序的时候,结果为6,7,5,4,3,2,1,实际上后面有很多次交换比较都是多余的,因为没有产生交换操作。

我们用刚刚优化过一次的算法,跑一下这个数组。

@Test
    public void BubbleSoerOpt1For() {

            int[] list = {6,4,7,5,1,3,2};
            int len = list.length-1;
            int temp = 0; // 开辟一个临时空间, 存放交换的中间值
            // 要遍历的次数
            for (int i = 0; i < list.length-1; i++) {
                int flag = 1; //设置一个标志位
                //依次的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遍历一次后,把数组中第i小的数放在第i个位置上
                for (int j = 0; j < len-i; j++) {
                    // 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交换
                    if (list[j] < list[j+1]) {
                        temp = list[j+1];
                        list[j+1] = list[j];
                        list[j] = temp;
                        flag = 0;  //发生交换,标志位置0

                    }
                    System.out.format("第 %d 遍第%d 趟结果:", i+1, j+1);
                    for(int count:list) {
                        System.out.print(count);
                    }
                    System.out.println("");
                }

                System.out.format("第 %d 遍最终结果:", i+1);
                for(int count:list) {
                    System.out.print(count);
                }
                System.out.println("");
                if (flag == 1) {//如果没有交换过元素,则已经有序
                    return;
                }

            }
        }
//结果 可以看出,第三趟的多次比较实际上可以没有,因为中间几个位置在第二趟就没有过交换。1 遍第1 趟结果:64751321 遍第2 趟结果:67451321 遍第3 趟结果:67541321 遍第4 趟结果:67541321 遍第5 趟结果:67543121 遍第6 趟结果:67543211 遍最终结果:67543212 遍第1 趟结果:76543212 遍第2 趟结果:76543212 遍第3 趟结果:76543212 遍第4 趟结果:76543212 遍第5 趟结果:76543212 遍最终结果:76543213 遍第1 趟结果:76543213 遍第2 趟结果:76543213 遍第3 趟结果:76543213 遍第4 趟结果:76543213 遍最终结果:7654321

Process finished with exit code 0

​ 针对上述的问题,我们可以想到,利用一个标志位,记录一下当前第 i 趟所交换的最后一个位置的下标,在进行第 i+1 趟的时候,只需要内循环到这个下标的位置就可以了,因为后面位置上的元素在上一趟中没有换位,这一次也不可能会换位置了。基于这个原因,我们可以进一步优化我们的代码。

 /**
     * 冒泡排序优化第二版
     */
    @Test
    public void BubbleSoerOpt2() {
            int[] list = {6,4,7,5,1,3,2};
            int len = list.length-1;
            int temp = 0; // 开辟一个临时空间, 存放交换的中间值
            int tempPostion = 0;  // 记录最后一次交换的位置
            // 要遍历的次数
            for (int i = 0; i < list.length-1; i++) {
                int flag = 1; //设置一个标志位
                //依次的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遍历一次后,把数组中第i小的数放在第i个位置上
                for (int j = 0; j < len; j++) {
                    // 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交换
                    if (list[j] < list[j+1]) {
                        temp = list[j+1];
                        list[j+1] = list[j];
                        list[j] = temp;
                        flag = 0;  //发生交换,标志位置0
                        tempPostion = j;  //记录交换的位置
                    }
                    System.out.format("第 %d 遍第%d 趟结果:", i+1, j+1);
                    for(int count:list) {
                        System.out.print(count);
                    }
                    System.out.println("");
                }
                len = tempPostion; //把最后一次交换的位置给len,来缩减内循环的次数
                System.out.format("第 %d 遍最终结果:", i+1);
                for(int count:list) {
                    System.out.print(count);
                }
                System.out.println("");
                if (flag == 1) {//如果没有交换过元素,则已经有序
                    return;
                }

            }
        }

//结果 可以清楚的看到,部分内循环多余的比较已经被去掉了,算法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1 遍第1 趟结果:64751321 遍第2 趟结果:67451321 遍第3 趟结果:67541321 遍第4 趟结果:67541321 遍第5 趟结果:67543121 遍第6 趟结果:67543211 遍最终结果:67543212 遍第1 趟结果:76543212 遍第2 趟结果:76543212 遍第3 趟结果:76543212 遍第4 趟结果:76543212 遍第5 趟结果:76543212 遍最终结果:76543213 遍最终结果:7654321

Process finished with exit code 0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