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JavaScript基础--内置对象之Array对象

kolibreath 2022-05-02 阅读 119

1. 数组对象的创建

前面在介绍数组的时候,已经介绍过了,这里不再赘述。

创建数组对象的两种方式
① 字面量方式
② new Array()

2. 检测是否为数组

instanceof 运算符,可以判断一个对象是否属于某种类型
Array.isArray()用于判断一个对象是否为数组,isArray() 是 HTML5 中提供的方法

3. 添加删除数组元素的方法

3.1 push(参数1,.....)

push() 在数组末尾添加一个或多个元素,并返回新的数组长度,会改变原数组。

3.2 pop()

pop() 删除数组最后一个元素,无参数,返回值是它删除的元素的值,会改变数组

3.3 unshift(参数1,....) 

unshift() 在数组最前面添加一个或多个元素,并返回新的数组长度,会改变原数组。

3.4  shift()

shift() 删除数组第一个元素,无参数,返回值是它删除的元素的值,会改变数组

3.5 splice( 参数1,参数2,参数3)

splice() 指定位置删除元素,或者指定位置添加元素,会改变原数组。

① 第一个参数表示:该元素所在数组的位置(索引号)
② 第二个参数表示:删除几个元素,如果不删除,只添加,那该参数就写0
③ 第三个参数表示:添加的内容,可以添加多个元素,如果不需要添加那就省略该参数即可

4. 数组排序

4.1 sort()

sort() 对数组元素进行排序,会改变原数组,返回新数组。

4.2  reverse() 

reverse() 颠倒数组中元素的顺序,即反过来排列,无参数,会改变原数组,返回新数组。

 5. 获取数组索引方法

5.1 indexOf()

indexOf()  表示查找给定元素在数组中的第一个索引,也就是说就是查找元素,在数组中有多个,也只会找出排在最前面的那个 元素的索引号,如果元素不存在,返回-1。这个是非常有用的一个知识点,经常用于查重。

5.2 lastIndexOf()

lastIndexOf()  表示查找给定元素在数组中的最后一个的索引,如果元素不存在,返回-1

5.3 案例: 数组去重 

有一个数组[5, 4, 26, 9, 4, 8, 5, 14],要求去除数组中重复的元素。

6. 数组转换为字符串

 6.1 toString()

toString()  把数组转换成字符串,并且用逗号分隔每一项。

6.2 join('分隔符') 

join() 把数组中的所有元素转换为一个字符串,具体使用什么进行分隔,就看小括号里填入的是何种分隔符。

 7. 合并两个数组

concat() 合并两个数组 ,括号里填数组名,不会改变原数组。

以上就是数组对象常用的一些属性和方法,当然Array对象的属性与方法远不止这些,但是这些是实际开发中最常用的,所以需要理解,并能灵活运用。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